至此,兩人的南盜俠侶生涯開始,兩年時間江湖聲望日盛。而聲望達至頂峰的是,姑蘇劫鹽案。
姑蘇城的梅雨季格外漫長。太湖泛濫,十八渡口盡成澤國,五萬災(zāi)民蜷縮在泥濘的高地上,像一群被雨水泡發(fā)的螻蟻。朝廷撥下的三千石賑災(zāi)鹽,本該是救命之物,卻遲遲不見蹤影。市井間,鹽價已漲至一斗米換一斤鹽,百姓被迫淡食度日,脖頸間漸漸鼓起癭瘤,幼童目光呆滯,四肢如枯枝——這是缺碘所致的"呆小癥"。
"鹽運使趙汝成,勾結(jié)商賈私吞官鹽。"葛巧菱指尖摩挲著一枚漆印,那是她從鹽商夜宴上偷來的,"他們將官鹽改包為私鹽,三日后由突厥商隊運往塞外。"她扮作揚州歌女"柳鶯兒",在觥籌交錯間用"聽風(fēng)瓶"竊得密談:鹽倉有密道直通運河,漆印模板藏在趙府祠堂的彌勒佛底座下。
李三思將鹽引賬冊攤開,墨跡淋漓地記錄著賄賂突厥的明細。"黃金八千兩,鹽三千石——好一個鹽鐵互市!"他冷笑,"今夜我去趙府取賬冊,你帶災(zāi)民開鹽倉。"
葛巧菱搖頭:"趙府守衛(wèi)森嚴,賬冊必是誘餌。"她取出一張機關(guān)圖,"鹽倉地基有九連環(huán)水閘,需用千機鎖破解。我們雙線行事——你燒宅引敵,我開倉運鹽。"
子時,姑蘇城忽起異響。鹽倉地基傳來悶雷般的震動,守衛(wèi)驚呼:"地龍翻身了!"——實則是葛巧菱在墻根埋下的"地聽甕"共振所致。趁亂中,一群披麻戴孝的"運尸隊"推著板車靠近鹽倉,車下暗藏機簧。葛巧菱以銀簪為鑰,插入倉門鎖眼,九道銅環(huán)應(yīng)聲而解。
與此同時,趙府馬廄草料無火自燃。李三思踏著濃煙躍入書房,賬冊赫然擺在案頭,太過顯眼。他劍眉一蹙,反手掀開地磚——果然藏著真賬冊,另有一封突厥可汗的親筆信。窗外傳來弩箭上弦聲,他故意高喊:"賬冊到手,撤!"身影卻折向祠堂,取走了漆印模板。
運河閘口處,水位詭異地漲落三次。葛巧菱以銅哨為號,三十艘漁船從支流駛出,每船載鹽百石,船底皆涂了桐油防潮。災(zāi)民們沉默如鬼魅,將鹽包推入水中——鹽比水重,但葛巧菱早算準了水流速度,鹽袋順暗流漂至蘆葦蕩,自有接應(yīng)。
黎明前,姑蘇城外粥棚支起大鍋。糙米混著官鹽熬煮,米粒吸飽了鹽分沉底,上層析出相對干凈的淡水。"鹽析法"是葛巧菱從苗疆學(xué)來的手段,一鍋粥既能補鹽又能止渴。孩童們捧著陶碗,喉結(jié)貪婪地滾動。
李三思將八千兩黃金熔鑄成劣幣——含錫三成的"惡錢",投入市面。商賈們見錢眼開,瘋狂囤積,三日后錢幣氧化發(fā)黑,鹽價體系轟然崩塌。茶樓里忽然傳唱起童謠:"青鸞銜鹽過姑蘇,飛龍?zhí)て曝澒俑?——青鸞指葛巧菱的輕功如鳥,飛龍喻李三思的劍勢。
鹽倉廢墟上,一行血字觸目驚心:取爾不義鹽,濟我蒼生苦。
朝廷震怒,派欽差徹查。趙汝成在流放途中"暴斃",實則是吃過摻鹽的毒饅頭——他至死不知,那鹽正是他親手克扣的賑災(zāi)鹽。
災(zāi)民們刻了桃木牌位,上書"南盜俠侶長生祿位",供奉在灶王爺像旁。說書人拍醒木,唾星橫飛:"那李三思踏月不留痕,巧菱娘子袖中藏星河!貪官見其影而肝膽裂,夜半聽見銅哨聲,嚇得尿濕了褲襠哩!"
阿默站在茶樓角落,聽著滿堂喝彩。他看見葛巧菱和李三思混在人群中,一個扮作賣花娘,一個裝作算命先生,指尖在桌下悄悄交握。桌上剩著半碗鹽粥,映著兩人模糊的倒影。
葛巧菱曾對李三思嘆道:"盜得盡天下金銀,盜不盡人心貪妄;濟得了萬民饑寒,濟不了世道滄桑。"
但此刻,粥棚升起的炊煙裊裊如線,牽著風(fēng)箏般的朝陽爬上城頭。那光景,竟像極了希望。
還有另一件金陵破妖局,水患之下,妖言如刀,以幻破妄,四步誅心。
金陵城的梅雨下了整整四十日,秦淮河水位暴漲,堤壩卻在某個深夜轟然崩塌。洪水吞噬了七坊十三巷,災(zāi)民們蜷縮在屋頂,眼睜睜看著家當隨濁流漂遠。
知府王世榮站在高臺上,身后跟著一名黑袍道士,手持桃木劍,口中念念有詞:"龍脈被狐妖所截,天降洪水,乃神罰也!"
百姓惶惶,卻不知真相藏在工坊廢墟下——堤壩的斷口處,殘留著西域火藥的刺鼻氣味。王世榮為掩蓋偷工減料,親手炸毀了堤壩,再借"狐妖作亂"之名強征"鎮(zhèn)妖捐",白銀十萬兩盡入私囊。更可怖的是,他以"平息妖怒"為由,擄掠貧家女子百人,囚于暗窯,預(yù)備沉江祭神。
李三思蹲在斷堤旁,指尖捻起一撮火藥殘渣,冷笑:"工部記錄的火藥是黑硝,這卻是西域紫焰砂——王大人連遮掩都懶得費心。"
葛巧菱翻看著從道士身上摸來的"人牲名冊",每一頁都按著女子的指紋,墨跡猶新。"百條人命,在他眼里不過是一筆賬。"她合上冊子,眸中寒光乍現(xiàn),"既然他愛演神鬼戲,我們便陪他唱一場大的。"
第一步:混入妖祭
七月半,金陵城辦"鎮(zhèn)妖大典"。葛巧菱扮作"狐仙圣女",雪膚朱唇,額間一點妖紋,腕上懸著幻音匣。她踏著祭壇的青銅階,每走一步,匣中便泄出一聲狐鳴,凄厲如泣。
王世榮瞇眼打量她:"圣女何來?"
葛巧菱垂眸,袖中滑出一塊"狐仙玉符"——實則是她昨夜從道士密室偷來的信物。"妾身受仙姑托夢,特來助大人鎮(zhèn)妖。"她聲音空靈,指尖卻悄悄劃過祭壇香爐,沾了未燃盡的紫焰砂灰燼。
臺下,李三思混在人群中,將一個塞滿磷粉的紙鳶放上天。
第二步:機關(guān)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