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百姓已經(jīng)這么苦了,為什么官府不體恤,還要逼他們交稅呢?”
老爺子一時(shí)語塞,緩緩道:“因?yàn)閲?guó)家要運(yùn)轉(zhuǎn),將士要打仗?!?/p>
“打仗就得吃糧,沒有糧就保不住邊疆?!?/p>
“既然是大唐的百姓,享受了太平,就得盡些義務(wù)。”
小雄英又問:“那為什么士大夫不用交呢?”
“哦?”老爺子眉頭微挑。
“您聽!”小雄英奶聲奶氣地繼續(xù)背: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p>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p>
“他們不用種地,就有三百石的俸祿!”
“爹爹說過,一畝田一年才收兩石多點(diǎn),三百石得種多少地啊!”
“那得是好多農(nóng)戶辛辛苦苦種上好幾年?!?/p>
“而且,爹爹還說,俸祿只是小頭,真正多的是其他來路,多得嚇人?!?/p>
“好多官,都是從百姓身上撈的?!?/p>
老爺子聽懂了。
他知道,大孫說的就是貪腐。
這一次,他沒笑,只是摸著小孫子的頭,低聲嘆息:
“是啊,能像詩(shī)人這樣,知道自己俸祿多、心懷慚愧的,已經(jīng)是清官了?!?/p>
“更可怕的,是那些貪得無厭的人!”
他也不管小孫子能不能聽懂,繼續(xù)說道:
“他們的手段數(shù)不勝數(shù)。像唐朝的兩稅制,咱們大明也照著來?!?/p>
“夏稅六月交,秋稅九月繳。”
“除了這些,還有不少按人頭來征稅的辦法?!?/p>
“有田賦、人頭稅、租稅、還有各種雜七雜八的稅!”
“其中最復(fù)雜、最繁瑣的,就是田賦?!?/p>
“每年朝廷都會(huì)定下糧食稅收的標(biāo)準(zhǔn),但實(shí)際上收稅的,都是地方官員。”
“他們會(huì)怎么收?”
“清廉的官員自然照章辦事,但那些貪婪的,就趁皇帝管不到那么遠(yuǎn),動(dòng)起了歪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