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場合該說話,說什么話。
什么時機該沉默,否則容易惹禍上身。
他早已心中有數(shù)!
昨夜。
當他看到朱允炆親自送來那“七幅圖”。
說是皇爺給眾臣的一道“考題”,讓大家“依圖解意”。
他就明白。
機會來了!
是時候亮出自己的本事!
那趙茂老家伙,多年穩(wěn)坐禮部尚書之位,執(zhí)掌天下文運、祭祀大典、接待外使。
風(fēng)光一時無兩。
偏偏不自量力,在老爺子鐵了心推行的稅制改革上擋路。
這不是自尋死路?
正巧!
他黃子澄乃洪武十八年會試狀元出身。
若能借此一躍,成為禮部尚書……
就看這一回的表現(xiàn)!
實在不行,工部侍郎一職,也還空著!
心中念頭一閃。
黃子澄信心滿滿地走上前。
直接指著屏風(fēng)上的圖,向眾人逐一解釋。
“第一幅圖,描繪的是皇爺早年貧寒,為皇覺寺小沙彌的場景!”
這話一出。
不少臣子紛紛點頭。
在他們看來。
皇爺賜下七幅圖,讓大家猜測其意。
不就是讓大家回顧大明一路走來的歷程嗎?
而皇爺最初的起點,正是那座破敗的皇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