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等行徑簡直毫無廉恥!”
“難道高麗的教育就是這般無禮?”
“那我所信奉的儒道呢……”
“那我漢人傳承的文字呢……”
“聽這賊子的口氣,似乎這些東西已經(jīng)成了他們的了!”
“若真如此!”
“陛下若是征討高麗,老夫必定全力支持,儒學絕不能被此等賊人竊??!”
“此舉真是辱沒了祖宗??!”
……
此刻,在桃源空間中。
朱雄英目睹這一切,也愣住了。
“這種無恥之事,竟已深入骨髓?”
“難怪這種習氣,能在后世的高麗廣為流傳,并引以為傲……”
“原來是代代相傳的結(jié)果?”
感嘆過后。
朱雄英收回思緒,重新聚焦當前之事。
這首詩,意義重大。
不過,重點不在于詩的表面含義。
而是在于它所隱含的深意!
正如老爺子先前所說。
雙方交換!
……
【血盡望明月,何時歸故鄉(xiāng)?】
這是詩的最后一句。
安南的陳青瑩再次開口。
“血已流盡,卻仍在仰望明月……”
“我曾讀過許多大唐的詩句,明月多用于寄托思鄉(xiāng)之情?!?/p>
“因此,這句應是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