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當年您頒布的《大誥》,讓我們能狀告貪官,一路直通京城……”
“這些年,您一直在為百姓謀福祉!”
“您不是好皇帝,誰還是?”
百姓對洪武帝,確實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重。
他們不像官員,每日活在皇權的威懾之下。
相反,這些年皇帝推行的政策,實實在在地讓百姓受益。
全國興辦教育,讓所有適齡孩童都能讀書!
頒布《大誥》,請先生教百姓認字,理解內(nèi)容!
無論在哪,只要受了冤屈,手持《大誥》,從縣衙一路告到京城都行!
對結果不滿意。
甚至能當面見皇帝!
這樣的支持,前所未有!也正因為如此,百姓才真心認同。
老爺子聽后,眼眶泛紅。
他知道,表面的恭維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激,是有區(qū)別的。
老爺子繼續(xù)開口:“在我執(zhí)政這些年,太子替我處理奏章、批閱公文、監(jiān)國理政……任內(nèi)仁德賢明,才有今日大明的安定、百姓的安居樂業(yè)!”
“太子功不可沒!”
“太子理政,武將服氣,文官也交口稱贊!”
“諸位,說太子是我大明第二代英主,你們可認同?”
在場之人,無論官員百姓,皆紛紛點頭。
這番話,大家都信服。
實際上,百官心中更期盼的是——太子朱標早點登基,陛下您也該退位了。
老爺子看懂了這些人的眼神。
但他并不惱怒,反而,他由衷地感到高興!
“那再說說第三代英主……”
“各位百姓,懷城的父老鄉(xiāng)親們……”
“還記得當年湖廣鬧水災,十幾萬災民來到這里,朝廷當時也沒有糧食!”
“但你們是怎么活下來的?”
“當初建這懷城時,朝廷拿不出銀子,你們現(xiàn)在所住的這座不遜于皇城的城池,又是怎么建成的?”
“糧從哪來?錢從哪出?”
這一刻,老爺子語氣激動。
“有功之人,不能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