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眾人稱頌,連洪武帝都點頭微笑時。
文官隊列的另一側(cè)。
那是韓林學(xué)士的位置。
洪武帝早年覺得翰林學(xué)士無所作為,曾大幅削減他們的職位。
最高僅到正四品。
后來發(fā)現(xiàn)。
沒有這些清流名士,朝堂風(fēng)氣變壞,官員選拔也失去了標(biāo)準(zhǔn)。
到洪武二十年。
又重新重用韓林學(xué)士。
多數(shù)人擔(dān)任御史,專司監(jiān)督百官之責(zé)。
也因此。
監(jiān)察御史與六部之間,總有些微妙的摩擦。
此刻。
翰林學(xué)士中走出一位四十出頭的男子,朗聲道。
“陛下,詹大人的答案有誤?!?/p>
眾人望去。
洪武帝微微皺眉。
朝中官員則低聲議論。
“是黃子澄,洪武十八年的會試第一,也算是個狀元?!?/p>
“還是東宮的伴讀,如今是二皇孫朱允炆的先生?!?/p>
“他難道有別的答案?”
聽聞議論,黃子澄大步上前,面向朱元璋。
“臣確實有不同的見解。”
他行禮周全,先向皇帝施禮,然后望向詹徽。
“詹大人,下官是東宮舊人,太子對下官有知遇之恩。”
“既然那位老神仙能救太子。”
“下官也愿盡綿薄之力。”
詹徽拱手一笑:“黃大人有高見盡管說,事關(guān)太子健康,我不會計較這些?!?/p>
說完,他又看向眾臣。
“諸位若有想法,也不必拘禮,不論官階高低,暢所欲言。”
“眼下最重要的是解開謎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