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看在眼里。
有太皇太后坐鎮(zhèn),加上“三楊”幾位重臣輔政,朝局還算平穩(wěn)。
內(nèi)閣制度的確立,雖削弱了皇權(quán)的部分力量,但不能否認,它的確幫助國家維持了正常運轉(zhuǎn)。
但……
太皇太后終究是太皇太后,“三楊”也是宣德時期的老人。
十幾年過去,隨著他們的離世,年輕的皇帝朱祁鎮(zhèn),開始真正掌握權(quán)力。
而他身邊,還有一個深得寵信的宦官——王振。
當(dāng)王振出現(xiàn)的那一瞬間,老爺子眉頭立刻緊鎖。
原因很簡單。
老爺子在位時,宮中太監(jiān)只是服侍左右,從不允許他們?nèi)局笝?quán)力,甚至經(jīng)常更換身邊的太監(jiān),動輒施以重罰!
在他看來,太監(jiān)本就無才無德,又貼近天子,一旦得勢,極易蠱惑圣聽,使君王昏聵、朝綱敗壞!
因此,老爺子始終嚴防死守。
但眼前的這位皇帝,卻不同。
朱祁鎮(zhèn)!
他親近王振,視其為心腹。
隨著長輩們一一離世,這位逐漸掌權(quán)的少年皇帝,一度想干出一番事業(yè)。
于是,當(dāng)瓦剌南下侵擾邊境時,他便想效仿父親朱瞻基、祖父朱棣,親征北伐!
重樹大明威信!
也向滿朝文武宣告,他朱祁鎮(zhèn),不是庸主!
緊接著,在王振的“鼓動”下,這位年號“正統(tǒng)”的皇帝,多次出兵北伐。
其中,最浩大一次——
出動二十萬精銳!
朝中六部尚書、各大臣、將領(lǐng)隨行,
加上后勤、輜重等人員,
號稱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北上征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