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直沉溺于悲痛,又怎能為常氏爭取更多生機?
雄英!只有找到雄英……
或者說,跟隨那位蜉蝣道人的道路。
讓國家更強,百姓更富!
其他的,不過是路上的一點風(fēng)景罷了。
能得,便傾盡全力去爭!
若不能得……
那就先成大業(yè),再去尋!
就在此刻!
朱標(biāo)不再沉溺于情緒。他將全部精力放在大明這些年的軍情奏報上——無論是邊軍還是地方屯軍,都積壓了大量問題。
國事當(dāng)前,容不得半點懈怠。
洪武二十五年。
衛(wèi)所屯軍制度的弊端,已逐漸顯現(xiàn)。
這些問題,明眼人一眼便知。
只是過去,朝廷財力緊張,外敵又虎視眈眈。
貿(mào)然改革軍制,可能會引發(fā)更大動蕩。比起制度本身的漏洞,那種混亂更危險。
更何況,老爺子對這套軍制一直引以為傲。
所以,沒人敢提動刀改革的事。
但如今,局勢已經(jīng)不同了。
……
與此同時。
朱允熥在夢中回到了十四歲。
那時的他,對軍務(wù)所知甚少。
朱雄英便像上次談財政時那樣,用一個小家族的故事,來讓他理解軍制的問題。
“起初,洪老爺子的護衛(wèi)們都很盡責(zé)?!?/p>
“只要盡職盡責(zé),就有土地,有晉升機會,比如成為隊長、大隊長,甚至是一地護衛(wèi)長?!?/p>
“而且,洪老爺子很大方,護衛(wèi)的家人也能享受這些福利。”
“連他們的孩子,都有了出路?!?/p>
“將來,也能成為護衛(wèi)?!?/p>
朱雄英說著,忽然話鋒一轉(zhuǎn)。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