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說,這一切始于鐘山行宮的一場奇夢。
皇帝與群臣同夢大明未來國運(yùn),驚醒之后,便決意變法圖強(qiáng)。
而夢中所示的方向,幾乎全部出自皇長孫之手。
凡是皇帝能理解的提議,皆迅速推行,毫不遲疑。
譬如“財(cái)政改制”之初,地方推諉,甚至有皇子公開反對。
但那一夢之后,皇帝當(dāng)即派遣秦王南下,斬?cái)嘧璧K,一路肅清。
宗室隱患亦被提上議程。
如今“宗人府”內(nèi),已有“天子之澤,五世而斬”的討論聲起。
此說并非今創(chuàng)。
漢代已有類似制度,用以削弱宗族權(quán)力。
如今不過是舊策重提,糾正過去對皇族子弟無度優(yōu)待的局面。
再看其他舉措——耐寒稻種推廣、軍制革新、北疆邊防整頓,乃至眼前的“格物院”設(shè)立……
樁樁件件,皆由皇長孫主導(dǎo)。
身處變化之中時(shí),眾人尚不覺其勢。
半年回望,才驚覺那深居簡出的身影,竟懷抱如此宏圖。
今日的大明,早已不止是面貌一新。
更像是一具舊軀殼中,正孕育著全新的骨血!
但百姓心里也明白,破舊立新,必有頑石擋路。
這半年來,阻力從未停歇。
推行財(cái)政新政時(shí),六部尚書中有一人被罷免,各地貪腐官吏接連落馬。
這般刮骨療毒的手段,許多官員如何承受?
于是,今日這場風(fēng)波,也就不足為奇了。
官員們漸漸意識(shí)到,唯有聯(lián)合才能自保。
那位皇長孫的舉動(dòng)太過驚人,竟要?jiǎng)訐u科舉百年根基。
看吧!
如今朝堂之上,反對之聲已然匯聚成潮。
這股力量,早已不是非黑即白可以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