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度抬眼,偷偷望向皇爺爺?shù)纳袂椋碱^緊鎖,怒意隱現(xiàn)。
顯然,壓抑的情緒正在翻涌。
這股憤怒,究竟指向何人?無人能斷言。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方才提出的“振興百工”之議,已然無果而終。
“陛下,興百工并非動搖四民秩序,也非廢科舉?!?/p>
“二者本可并行不悖!”
解縉仍不甘心,上前一步欲再陳詞。
話未出口,卻被朱元璋抬手截斷。
帝王神色冷峻,毫無回旋余地。
四民之策,是他打下江山的根基。
士農(nóng)工商,各守其位,天下方得安穩(wěn)。
若此道一亂,社稷恐生波瀾。
何況,科舉是寒門子弟唯一的出路。
也是朝廷取才的命脈所在。
工匠雖能造器修橋、筑城鋪路,技藝精湛。
可治國理政、安頓黎民,豈是僅憑手藝便可勝任?
縱使他對官員常有苛責,心中卻明白——
沒有這些人輔佐,一人之力,如何執(zhí)掌萬里江山?
此事絕無可能更改。
朱元璋目光掃過殿中,最終落于解縉與楊士奇身上。
“北境邊患一事,所議之策可用。”
“靜待老四軍報即可。”
“至于方才所提百工之事——”
他轉(zhuǎn)頭看向秦文用。
工部尚書立刻出列,“臣在?!?/p>
“加快進度,若缺匠人,即刻征調(diào)各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