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還記得我們之前和您說過的嗎?”齊泰緩緩開口。
朱允炆立刻點頭,“記得,先生說過,這可能是皇爺爺安排的一次秘密問策?!?/p>
“如今朝中最要緊的事,就是夏收,但皇爺爺堅持要看新法推行的效果,所以今年夏收尤為關(guān)鍵。”
“但許多地方已經(jīng)陷入僵局,士紳豪商聯(lián)手,本地宗族勢力盤根錯節(jié),還有官吏暗中勾結(jié),甚至有王府在背后撐腰?!?/p>
“可以說,除了南直隸和幾個嚴(yán)格執(zhí)行皇命的地區(qū)外,其余地方都在觀望,根本不配合新政。”
“所以,皇爺爺勢必要打破這個局面。”
齊泰微笑著點頭,“殿下果然聰慧?!?/p>
“正是如此?!?/p>
“殿下……”黃子澄適時插話,“這正是我們的機(jī)會!”
“各地藩王偏偏在這個時候與皇上對著干,殿下只要抓住這個時機(jī),提出——”他目光一沉,看向朱棣所在的方向。
然后,擲地有聲地說出兩個字:
“削藩!”
一瞬間,朱允炆眼中閃出光芒,想起自己心中早已盤算的宏圖。
“對!”
“這是最好的時機(jī)。”
“藩王勢力太大,若不趁現(xiàn)在削弱,日后必成大患!”
“還有……”黃子澄繼續(xù)說道,“殿下既然要壓制藩王,就必須先建立自己的力量?!?/p>
“一松一緊,才是上策?!?/p>
“殿下提出削藩的同時,還要建議:財政三策不可操之過急,先在部分地區(qū)試行?!?/p>
朱允炆皺眉:“為何要這么做?”
黃子澄笑道:“這是為了分化對手,爭取支持?!?/p>
“如今,各地藩王已經(jīng)與士紳階層暗中靠攏,若只談削藩,必然會遭到一致反對?!?/p>
“但如果一手給甜頭,一手揮大棒,那些人自然會重新衡量利害?!?/p>
“甚至,皇上也會覺得殿下思慮周全,有古代賢王的風(fēng)范?!?/p>
朱允炆聽后頻頻點頭,滿面歡喜。
“黃先生,您真是允炆的良師!”
黃子澄擺擺手,哈哈一笑:“殿下過獎了?!?/p>
“還有一件事!”
黃子澄遲疑地開口:“殿下,聽說皇上準(zhǔn)備召集幾位翰林,由劉三吾牽頭,編一部《大明字典》,要把所有漢字都收進(jìn)去,解釋清楚,再發(fā)往各地。”
“這是件好事,可字典終究只是工具,還有那個……拼音,聽都沒聽說過?!?/p>
朱允炆急忙回應(yīng):“這事我了解,不過是部字典罷了,皇爺爺想讓百姓都能識字,這沒什么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