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告訴我,國子監(jiān)里頭的讀書人,每天想的可是當(dāng)官發(fā)財?”
“人還在學(xué)府,心思早已投向權(quán)門?”
“你們身為師長,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話音未落,老爺子抓起案上奏本,狠狠擲于階下!
“咱還活著!”
“太子尚未登基!”
“你們倒已忙著為第三代鋪路了?”
“好啊!”
突然間,殿內(nèi)鴉雀無聲。
文武百官面如土色,連呼吸都凝滯了。
就連朱允炆,也驟然抬頭,臉色慘白,眼中盡是驚懼與無助。
“既然你們?nèi)绱藷嵝幕I謀?!?/p>
“那今日就來給咱算算——朱允炆年十七,可否提前就藩?”
“替他挑個封地。”
“議個王號?!?/p>
“順便……等咱一閉眼,太子繼位?!?/p>
“你們不如把下一位君主也定下來好了!”
。。。。。。
桃園深處,朱雄英靜觀其變。
他對朱允炆遭此訓(xùn)斥,確實未曾預(yù)料。
他原本所圖,不過是借勢推進(jìn)計劃,完成第五階段的“國富民強(qiáng)”,從而汲取更多天地之氣。
至于提及楊士奇,實屬靈光閃現(xiàn),順勢道出“永絕北患”之策。
如今看來,此事即將被提上議程。
接下來,便是新的國策開啟之機(jī):
【文教興國,百工振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