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她并沒有繼續(xù)追問下去,而是選擇相信自己的夫君。
這時,彭君看了看窗外的夜色,說道:“時間已經不早了,我們去體驗一下這皇宮的寢殿和我們古墓的居所有什么不同吧。”
說完,他便邁步朝著一間寢殿走去。
程英和青蘅雖然臉上都泛起了一抹紅暈,但畢竟他們已經是老夫老妻了,所以只是稍稍有些扭捏,便也緊跟著彭君的腳步,一同走進了那間寢殿。
這般體驗自然也少不了來此的小龍女和李莫愁,后半夜的他自然摸進了她倆的寢殿。
晨霧未散時,大都城的青石板上已響起此起彼伏的開門聲。
賣炊餅的老張頭剛支起蒸籠,就見一隊披著玄鐵護甲的漢人兵卒踏著晨露而來——他們腰間別著造型奇特的銅管,管口泛著冷冽的藍光,與蒙元士兵慣用的彎刀截然不同。
更讓商販們驚異的是,這些兵卒經過時竟主動避開攤販,有個小兵甚至彎腰幫賣花婆扶起被碰倒的竹筐,這與往日巡城司縱馬踏翻貨架的跋扈天差地別。
靠近順城門的茶肆里,幾個早起的商賈正竊竊私語。
他們昨夜就發(fā)現城頭燈火徹夜未熄,此刻瞇眼望去,朱漆箭樓上那面繡著楊字的玄色大旗正在風中獵獵作響,而往日總愛往酒肆里白吃白喝的蒙古守軍,此刻竟連一個影子都尋不見。
綢緞莊的趙掌柜壓低聲音:聽說昨兒個夜里。。。話音未落,忽聽得一聲清亮的哨響,原是漢人兵卒正在列隊操練,那些銅管在朝陽下劃出整齊的弧線,竟不帶半分擾民的喧嘩。
而此刻的皇宮內,正逢大朝。
元庭在京的大大小小官員們都早早地趕到了皇宮,他們的臉上帶著疑惑和不安。
進入宮殿后,他們立刻感到奇怪無比。往日那些驕橫跋扈的蒙古王爺、勛貴,以及蒙古大臣們都不見蹤影。
還有那些曾經擁護忽必烈奪取皇位的漢人大臣和他們的隨從,此刻也都不在此處。
他們又發(fā)現,此刻不論文武,大部分三品以上的官員也不再。
眾人心中紛紛猜測,不過想想倒也覺得合理。
現在守在這的都是被邊緣化的人,那些重要的人物估計是被皇帝召集到別處,商量對南宋最后地盤的清繳大計。
雖然此前傳出了被彭君那個怪人劫走了南宋小皇帝的消息,但這對元庭似乎并未造成什么實質性的影響,朝中的局勢依舊緊張而復雜。
大太監(jiān)手持拂塵,立于丹陛之上,高呼:“早朝吉時到,眾臣列班!”
群臣聞聲,依品階高低魚貫而入,文東武西,分列兩班。
年長的官員們垂首低眉,年輕者則忍不住四處張望,目光掃過空蕩蕩的三品以上官員席位,心中驚疑更甚。
吏部侍郎王大人湊近身旁的禮部尚書李大人,低聲問道:“李大人,您可知今日朝會為何不見右丞相和那些蒙古王爺?”
李尚書瞥了一眼四周,壓低聲音回應:“慎言!我昨夜聽聞宮中似有異動,只怕……”
話音未落,大太監(jiān)已尖聲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