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留下蘇嬋,一是因為蘇嬋的孩子快要生了,她的肚子已經高高隆起,行動有些不便。
蘇嬋平日里是個風風火火的人物,堪稱暴力狂,但此刻為了孩子,也不得不靜下心來等待生產的時刻。
二是因為蘇嬋和郭破虜兩人在泉州有一定的影響力,能夠確保泉州的局勢穩(wěn)定。
因此,遠在澳洲的華箏得知蘇嬋即將生產,帶著郭襄也來到了泉州照看她。
有兩個大宗師,還有新軍鎮(zhèn)守,還有這幫人的配合,這泉州事務倒也輕松。
而郭襄則和楊過北上,至于原因則是兩人看對了眼,這不,郭襄正在甲板上纏著楊過呢。
她那雙靈動的眼睛閃爍著好奇的光芒,興奮地對楊過說:“楊大哥,你之前和師父一起在倭島和半島的攻伐中,都經歷了哪些驚險刺激的事情呀?快跟我講講?!?/p>
楊過看著她那充滿期待的眼神,也樂得分享,笑著回憶道:
“有一次,我們面對數(shù)量眾多的敵人,情況十分危急……”
她認真地聽著,時而驚嘆,時而緊張,完全沉浸在楊過的故事中。
這個世界的郭襄和小說中的郭襄除了聰慧相似,其他的完全是兩個類型。
要說相似,那還是彭君和黃蓉生的女兒黃萱更接近。
而遠在澳洲的郭靖,先是有了即將出世孫兒的牽掛,那即將出世的小生命給了活下去的勇氣。
后來楊過和郭襄的事情,更是讓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楊郭兩家完成了聯(lián)姻,他的心情格外舒暢。
雖然不再頹廢,但他對中原事務再也不感興趣,反而對鋼鐵的冶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在澳洲的寧靜生活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鋼鐵冶煉的研究中,仿佛找到了一種新的使命。
這也是為啥只有華箏和郭襄回來了,而郭靖沒有一同前來的原因。
楊過留下部分戰(zhàn)艦后,按照約定帶著剩余的船隊朝著臨安海域而去。
他的目標明確,除了收復南宋的都城,打擊蒙元的勢頭外,還能集結南宋的殘余勢力,減少接下來征戰(zhàn)帶來的人員損失。
等攻下臨安后,就可以聯(lián)絡各地的抗元義軍領袖,承諾恢復宋室,重振旗鼓,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將散落的勢力重新組織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反攻力量。
而黃萱則準備去見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黃辰,此刻黃辰正在緊張地集結船隊,準備攻打直沽,然后陸路推進,直接攻打下大都。
為了防止忽必烈等蒙元高層逃跑,除了不喜爭斗的程英和青蘅將要守護黃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