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車佇立在坡地溪邊,像一個骨骼清奇、竹木為軀的沉默巨人。它簡陋,甚至有些歪斜,運行時發(fā)出的嘎吱聲不絕于耳,仿佛下一刻就會散架。但它確確實實將汩汩清流,從那低吟淺唱的溪水中,源源不斷地提上高坡,注入那新挖的、還透著濕泥氣息的蓄水渠。
奇跡已然誕生,但維持奇跡,需要的是持續(xù)不斷的力量。
人力。
十畝地的渴求,是一個無底洞。剛篩好、鋪了肥的那點土地,如同嗷嗷待哺的嬰孩,急需甘霖滋養(yǎng)。那架水車,就是唯一的奶瓶,而踩動它,需要一刻不停的動力。
靠一兩個人,是絕無可能支撐的。那沉重的木齒主動輪,那長長的、載滿水后更加沉重的竹筒鏈帶,每一次踩踏都需要耗費巨大的氣力。
無需趙小滿多言,立身堂的所有婦人都明白這一點。她們圍著這架凝聚了心血和希望的水車,目光中有敬畏,有欣喜,更有一種無需言說的決然。
“這車,得有人踩著,不能停?!眲⑹系谝粋€開口,聲音因連日的勞累而沙啞,卻帶著斬釘截鐵的味道,“地等著喝水,苗等著活命!”
“俺來!”一個平日里沉默寡言、力氣卻很大的外村寡婦挽起了袖子,露出肌肉結(jié)實的小臂,“俺別的不行,就有把子力氣!”
“算俺一個!輪流換班,不能把一個人累垮了!”
“俺也上!為了那點苗,拼了!”
“還有俺!”
聲音此起彼伏,沒有一絲猶豫。很快,一支三十人的“踩車隊”自發(fā)組織起來。趙小滿根據(jù)各人的體力狀況,迅速排好了班次。兩人一組,半個時辰一換,從天色蒙蒙亮,一直到星斗滿天才停歇,確保水車晝夜不息(夜里點火把照明)。
艱苦卓絕的勞作,開始了。
踩踏板光滑而堅硬,初時還能忍受,時間稍長,腳底板便如同踩在烙鐵上,鉆心地疼。小腿肌肉繃緊如鐵,每一次蹬踏都伴隨著酸脹和顫抖。汗水如同溪流,從額角、鬢邊、脊背洶涌而出,浸透了厚厚的粗布衣衫,又被烈日和風(fēng)吹干,留下一圈圈白色的鹽漬。
陽光毒辣,毫無遮攔地炙烤著踩車的婦人。她們的臉被曬得黝黑發(fā)亮,嘴唇干裂起皮。負責(zé)換班的人會及時遞上晾涼的粗茶水解渴,但那點水分很快又化作汗液蒸騰殆盡。
“嘎吱——嘎吱——”
水車不知疲倦地呻吟著。
“嗬——嗬——”
踩車的婦人沉重地喘息著。
這重復(fù)的、單調(diào)的、耗盡體力的苦役,足以消磨最堅韌的意志。疲勞如同潮水,一波波襲來,想要將人淹沒。
不能停。停下,水就停了,地就干了,苗就死了,所有的希望就碎了。
不知是在第幾個換班的間隙,是誰先起的頭,為了驅(qū)散這幾乎令人窒息的疲憊,一聲嘶啞的、不成調(diào)的哼唱,從某個踩車婦人的喉嚨里艱難地擠了出來。
調(diào)子很熟悉,是鄉(xiāng)下最常見的山歌調(diào),詞卻是現(xiàn)編的,帶著泥土的氣息和汗水的重量:
“嘿——喲——!腳踏板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