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tǒng)給他打的標(biāo)簽是,[謀才]。
賈詡,字文和,涼州武威人。此人一生輾轉(zhuǎn),先在西涼軍中,后為張繡謀主,最終歸于曹魏,位列三公。
其人算無遺策,善揣人心,亦能為自保不擇手段,后世稱其為毒士。
系統(tǒng)將她逼上軍閥的道路,要鐵腕統(tǒng)治,毒士未嘗不能用。行鐵腕,少不得這等能揣度人心、手段狠辣的毒士。
用君子自然安穩(wěn),能守成,能安民,但在這亂世之中,欲要破局,便需奇兵。此等毒士,心思詭譎,手段狠辣,恰能辦成許多君子不屑為、亦不能為之事。
謝喬心中已有定論。
她將背后上弦的連弩憑空收回了【背包】格子。
隨后向前邁出一步,拉近了與賈詡的距離,這一步,也消弭了彼此間最后的對峙。
謝喬開口,聲音里帶著鄭重:先生請起。如有先生相助,喬之大幸也。
謝主公!賈詡緊繃的背脊終于略微放松,依言起身,復(fù)又一拱手,說道:主公,駐扎在此的,皆是牛輔舊部。詡不才,愿為主公說客,勸其為主公效命。
那便有勞先生。謝喬頷首。
賈詡隨即轉(zhuǎn)身,面向那數(shù)百名惶惑不安的軍士。開口道:諸位聽真!相國董卓已死,牛輔、張濟(jì)等,均已身亡!
此言一出,軍陣中頓時一片嘩然,陣型都出現(xiàn)了松動。
賈詡抬手虛按,待嘈雜聲稍歇,又繼續(xù)高聲說道:相國與將軍身死,我等便成了無主的孤軍!朝廷大軍不日將至,屆時,我等便是人人得而誅之的叛賊,唯有死路一條!
他的話語并不激烈,卻字字誅心。
這些軍士,多是涼州邊軍,背井離鄉(xiāng),隨軍征戰(zhàn),所求的不過是建功立業(yè),或是掙一份能讓家人活下去的軍餉。如今主帥皆亡,前路斷絕,他們瞬間便從朝廷的官軍,變成了無根的浮萍。
賈詡的話語直戳他們內(nèi)心最深的恐懼。
見軍心已經(jīng)動搖,許多人已面露絕望之色,賈詡趁熱打鐵,他側(cè)過身,伸手直指身后的謝喬,聲調(diào)再提:這位,便是天子親封的豫州牧,謝喬謝使君!謝使君亦是涼州人,使君仁德,不忍見我等涼州健兒淪為刀下之鬼,特予我等一條生路!如今,路就在眼前,棄暗投明,投謝豫州麾下,或有一線生機(jī)。
是為已死之人陪葬,落得個身死家滅的下場,還是棄暗投明,追隨謝使君,為自己、為家人博一個前程!何去何從,諸位自行思量!
軍士面面相覷,眼神中交織著恐懼、猶豫,和掙扎。
終于,一名滿臉風(fēng)霜的老兵將手中的長矛當(dāng)啷扔在地上。其余軍士紛紛拋下兵器,齊刷刷地單膝跪地,對著謝喬的方向齊聲高呼:我等愿降!愿為謝豫州效死命!
聲震四野,回蕩在虎牢關(guān)前。
第121章
甫一聽聞董卓死訊,王允等朝中大臣,心中既驚且疑。
畢竟那董卓何許人也,廢立天子,權(quán)傾朝野,殘暴無端,麾下涼州精兵數(shù)萬,豈能說死便死?
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眾人心中雖有期盼,卻不敢輕信,甚至害怕是董卓下的什么陰謀詭計。
司徒王允最先定下心神,他沉聲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shí)。此事干系國祚,我等需親往相國府一探究竟。
眾大臣聞言,紛紛應(yīng)諾。
出了王允府上,眾人各自登上仆役準(zhǔn)備的數(shù)輛馬車,一行人火速奔去相國府查看驗(yàn)明。
車隊(duì)在雒陽長街疾行,沿途百姓見狀,紛紛避讓道旁,竊竊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