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迫不得已爆發(fā)近戰(zhàn),謝喬也能拿自己的連弩去射,她對自己騎射的準度有信心。
對面的馬匪靠近雅丹旁邊,騎兵圍在一堆,似乎在密謀什么。至于雅丹后面有什么,謝喬這個角度看不清。
馬蹄聲驚動了馬匪,三十余騎迅速整理陣型,一邊觀察著一邊抵近,試圖先從氣勢上嚇退對方。
對面的二十六騎同樣在慢慢抵近,梁汾冷靜地估算著雙方的距離。
五百米,三百
米,兩百米,越來越近,對方絲毫沒有退的打算。
找死!馬匪中為首的頭目暴怒,一聲大喝,弟兄們,沖殺過去!
馬匪的騎兵在飛馳中呈現(xiàn)出楔形陣列,像一柄尖刀沖鋒刺來。
有行伍背景的馬匪顯然比之前烏合之眾的匪寇更有紀律性和戰(zhàn)斗力,這樣的楔形陣型無疑能縮小隊列的正面,正面變窄,遠程的弓手即使能射中,也只能射倒最前面的騎兵,后面的騎兵照樣沖鋒。而且由于是楔形隊列,呈流線型,能減少空氣阻力,沖鋒速度將更快。
面對馬匪騎兵的沖擊,梁汾淡定如常,指揮西涼弓騎一字排開,下令:引箭!
等馬匪沖進一百六十米內(nèi),他再喊:
放!
嗙地一聲,第一波齊射,楔形陣列最前面五六騎中箭墮馬。后續(xù)兩騎被絆倒墮馬。
其余騎兵駕馬相繼飛跳過去,看看就沖到了一百米內(nèi),仍然保持著薄一些的楔形陣型。
梁汾再喊:引箭!
放!
嗙地一聲,第二波齊射,隊列再度損失七八騎。
剩余的十六七騎兵組成更薄一些的楔形隊列,轉眼間就沖到了五十米內(nèi)。
如果不想被馬匪騎兵突臉的話,這個距離已經(jīng)不適合射擊了。
梁汾下令:撤!
三支[西涼弓騎]令行禁止,執(zhí)行力極強,立即調轉馬頭往后撤。謝喬也用雙腿磕著馬肚子駕馬回退,暫避騎兵的鋒芒。
謝喬他們的馬匹大都是匈奴人贈予的,性能顯然更好,跑得更快,提起速來,身后的馬匪就追不上了。
馬匪的頭目大喊了一聲:都給我上箭!
奔襲中的馬匪紛紛拿出長弓,抽箭,將箭搭在弓臂上引箭,瞄準前面的弓騎兵。
疏散陣型!梁汾觀察到了馬匪的動作,臨場指揮。
聲音穿進耳朵里,三支弓騎兵當即散開出去,幾乎呈一個圓弧形,騎兵與騎兵之間的距離拉大。
騎射狀態(tài)無法保持最快的速度,馬匪和弓騎兵的距離逐漸拉開。再加上弓騎兵疏散開來,馬匪引弓卻無法齊射,只能各自尋目標,第一輪射出去的十七支羽箭幾乎全歪了。
意識到雙方馬匹之間的差距,馬匪頭目決定不再做無謂的糾纏,下令停止追擊,撤退。
他們雖然大都是行伍出身,但這幾年來疏于訓練,戰(zhàn)斗力遠不如前。這幫人馬顯然比他們更訓練有素,再追下去只能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