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張掖、武威,謝喬已得其二,下一個目標,便是張掖。
那片土地,以及盤踞在那里的割據(jù)勢力,將是她這架戰(zhàn)爭機器下一個要碾碎的障礙。
第137章
大軍離開酒泉郡界,向東挺進,路上的景象比敦煌和酒泉要略微豐富一些,但依舊是以戈壁和沙丘為主色調(diào)。
張掖,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由漢武帝設(shè)立。其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是河西走廊的中段樞紐。
郡下轄八縣:觻得、昭武、屋蘭、刪丹、氐池、日勒、番和、驪靬。
此外,還有兩個特殊的行政單位,與郡同級的張掖屬國和居延屬國。
這二者,是朝廷為了安撫和管理內(nèi)遷的少數(shù)部族而設(shè)立的羈縻性質(zhì)的屬地,主要由匈奴、羌、氐等部落雜居。他們不編戶籍,但有自己的王侯,并向漢家稱臣納貢。
與敦煌、酒泉二郡類似,連年的戰(zhàn)亂和朝廷的衰微,這片土地惡劣,貧瘠,人口稀少,匪寇猖獗。
根據(jù)斥候的情報,如今張掖各縣,被小股的割據(jù)勢力占據(jù),他們名為一方豪強,實則不過是占山為王的匪寇,守備力量聊聊無幾,軍備廢弛。
這正是謝喬所期望的局面。
她的戰(zhàn)略目標非常明確:以雷霆之勢,快速掃清這些無足輕重的障礙,將整個河西走廊納入囊中,為接下來與韓遂、馬騰的決戰(zhàn),爭取到最廣闊的戰(zhàn)略縱深和最豐厚的資源。
風沙在帥旗下呼嘯,吹得旗面獵獵作響。
謝喬勒住韁繩,傳令越騎校尉極支遼。
一名親衛(wèi)策馬而出,垂首待命。
前鋒騎兵部隊,不必等待中軍,自行選擇目標,以最快速度掃清張掖全境抵抗力量,速戰(zhàn)速決。
喏!傳令兵領(lǐng)命而去。
對于盤踞在張掖各縣的那些小軍閥而言,極支遼和他麾下的數(shù)千精銳騎兵,將是一場無法理解無法抵御的災(zāi)難。
他們習慣了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作威作福,欺壓百姓,早已忘記了真正的戰(zhàn)爭是何等模樣。
正如謝喬所料,當極支遼率領(lǐng)的騎兵部隊如黑色的潮水般涌入張掖郡界時,所謂的抵抗脆弱得像紙一樣。
幾乎只是先頭負責偵查的小股游騎,便能摧枯拉朽,解決掉任何試圖螳臂當車的有生力量。
后續(xù)的主力步兵,唯一的任務(wù)就是進行軍事占領(lǐng),接收城池,張貼安民告示,安撫百姓。
觻得縣,張掖郡治所在,城墻低矮,守軍疏于防范,城門松散地敞開著,幾名衣衫不整的士兵正在城門口打盹。
他們哪里料到,一支精銳的騎兵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跨越數(shù)百里,兵臨城下。
當大地的震顫將他們從睡夢中驚醒時,一切都晚了。
一名守軍被這震動弄得有些煩躁,他不耐煩地睜開眼,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嘟囔著:哎呦,又是哪兒來的沙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