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嘩眾取寵罷了,看聖人怎么點醒他。
老者對周遭的議論充耳不聞,只負手而立,目光平靜地望著那扇緊閉的側(cè)門。
片刻之后,側(cè)門吱呀一聲打開,童子快步走了出來,手里捧著一張折疊整齊的竹簡,徑直回到老者等候的地方。
四周立刻安靜下來,落針可聞。
無數(shù)雙眼睛緊盯著那張薄薄的竹簡,仿佛上面寫著的不是文字,而是萬兩黃金。
童子清了清嗓子,展開竹簡,一字一句地將紙條上的答語念了出來。
那答語確實寫得漂亮,引經(jīng)據(jù)典,辭藻華美,對老者提出的那個關(guān)于《春秋》義理的詰問,給出了一個邏輯自洽、聽上去無懈可擊的回應(yīng)。
話音剛落,人群瞬間沸騰起來,一片壓抑不住的贊嘆聲此起彼伏。
妙啊!妙啊!果然是圣人之言!
此解聞所未聞,鞭辟入里,發(fā)人深省!
困擾我多日之惑,今日茅塞頓開!圣人果然是圣人!
各種溢美之詞如同潮水般涌來,幾乎要將那老者淹沒。
不少人看向老者的目光,已經(jīng)帶上了幾分幸災(zāi)樂禍。
然而,就在這一片贊譽聲浪的頂峰,那老者卻緩緩地、清晰地搖了搖頭。
他清癯的面容上不見絲毫激動或感激,甚至連一點意外都沒有,反而眉頭幾不可察地微微蹙起。
他抬起手,示意那正準備轉(zhuǎn)身離去的童子稍待。
然后,他用一種清晰沉穩(wěn),卻又帶著不容置疑力度的聲音開口。
聲音不大,卻像一塊投入滾燙油鍋的冰塊,瞬間讓周遭鼎沸的喧囂凝固:
此言差矣。
方才還喧鬧贊嘆的人潮,像是被一只無形的大手捂住嘴巴,瞬間鴉雀無聲。
老者頓了頓,目光平靜地掃過周圍一張張愕然呆滯的臉孔。
他繼續(xù)不疾不徐地說道:圣人方才所答,文辭雖麗,看似圓融周全,實則避重就輕,回避了問題核心的矛盾之處。
且引《左傳》之例證《公羊》之微言大義,其解雖巧,然與《公羊》一貫之本意,恐有根本相悖之處。
他微微揚起下巴,那雙深邃的眼睛似乎穿透了擁擠的人群,望向官學建筑的深處,圣人所在。
敢問,他的聲音里聽不出絲毫火氣,只有一種對學術(shù)純粹的探究和堅持,此等以辭害意、曲解經(jīng)義之謬誤,又當作何解釋?
空氣仿佛徹底凝固了,連風都屏住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