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檄文原文放在案前時,袁紹只覺得一陣錐心的背叛感。
他將目光投向帳外無邊的黑暗,思緒卻飄回了遙遠(yuǎn)的過去。
他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家族的榮光是他與生俱來的驕傲,也是壓得他喘不過氣的重?fù)?dān)。
年少之時,在雒陽,他與曹操一同縱馬高歌,斗雞走狗,是何等的意氣風(fēng)發(fā),何等的無所顧忌。
那時候的曹操,雖出身于備受士人鄙夷的宦官之家,卻談吐不凡,胸懷大志,是他為數(shù)不多能夠引為知己之人。
他還記得,有一次兩人飲宴,曹操酒后曾拍著他的肩膀,大聲說道:本初,天下漸亂,能匡扶漢室者,非你我莫屬!
往事歷歷在目,言猶在耳,可如今
為何偏偏是這個他曾引為知己、寄予厚望的摯友,要在他力主廢立、欲行匡扶社稷這等緊要關(guān)頭,在背后捅上如此致命的一刀?
袁紹痛心疾首,按著額頭,擺了擺手,遂下令散播曹操欲行刺的流言,又默許了斷絕其糧草的計策。
營地里的氣氛,從那一夜開始,徹底變了味。
數(shù)日間,仿佛有一股無形的瘟疫,在整個聯(lián)軍大營中蔓延開來。
起初只是竊竊私語,從袁紹親衛(wèi)的口中,半真半假地流傳出曹操欲行刺盟主的驚天秘聞。
而另一邊,被困在營中的曹操,也并非坐以待斃的羔羊。當(dāng)他察覺到營外巡邏的士卒異常增多,糧草供應(yīng)被刻意拖延之時,他立刻明白了自己已身處險境。
袁紹這是要逼他就范,或是逼他先動手,以此坐實叛亂的罪名。
短短數(shù)日間,隨著曹操的檄文傳遍聯(lián)軍大營,整個盟軍的氣氛變得詭異而緊張。原本同仇敵愾的各路人馬,迅速分化為兩派。
一派支持盟主袁紹,痛罵曹操是背信棄義的小人。
另一派則心向漢室,本就對袁紹的廢立之議心存不滿,此刻便以曹操為首,指責(zé)袁紹名為漢臣,實為漢賊。
營地里,不同諸侯的士卒操練時常常怒目相向,往日里勾肩搭背的好友,如今見面也只是冷哼一聲,擦肩而過。
數(shù)日間,營中氣氛劍拔弩張,終是在一個清晨徹底爆發(fā)。
起因是一隊曹軍士卒,因糧草斷絕多日,饑腸轆轆,試圖前往袁軍控制的糧倉借糧。
這支曹軍小隊,為首的是個名叫王腸的屯長,看著手下二十多個弟兄蠟黃的臉色,聽著他們肚子里不爭氣的咕咕作響,心頭一陣酸楚。
弟兄們,跟我走!王二咬了咬牙,從牙縫里擠出幾個字,咱們不是去搶,是去借!咱們都是盟軍,都是為了匡扶漢室,他袁本初吃肉,總得給咱們一口湯喝!主公那邊自有計較,但咱們不能等死!
袁軍的糧倉守備森嚴(yán),高大的柵欄外,一隊隊披堅執(zhí)銳的士兵來回巡邏。他們吃得飽,睡得足,精神頭和曹軍這群餓兵形成了鮮明對比。
看到王二等人靠近,一名袁軍的隊率立刻帶人攔住了他們,手中的長戟斜斜地指向前方。
站住!什么人?那隊率一臉的傲慢,下巴微微揚(yáng)起,用鼻孔看著這群衣衫不整、面帶菜色的曹軍。
王二強(qiáng)壓下心頭的火氣,擠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拱手道:這位軍爺,我等是曹將軍麾下,因糧草不濟(jì),斷炊多日,弟兄們實在餓得緊。想向盟主借些糧草應(yīng)急,還望軍爺行個方便,通報一聲。
借糧?隊率像是聽到了天大的笑話,夸張地大笑起來,他身后的袁軍軍士也跟著發(fā)出一陣哄笑。
曹操不是能耐嗎?不是發(fā)檄文罵盟主是國賊嗎?怎么,現(xiàn)在倒有臉來要飯了?隊率輕蔑地吐了口唾沫,一群閹宦之后,也配與盟主稱兄道弟?快滾!別在這兒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