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僅僅出售原材料,利潤有限。謝喬便令麾下,在東市最顯眼、人流量最大的十字路口支起了一個大攤子,專賣一樣新奇吃食油炸土豆。
在這個時代,辣椒尚未傳入,百姓口味普遍清淡,但這并不妨礙土豆的魅力。
當(dāng)切好的土豆條被投入滾燙的油鍋中,發(fā)出滋啦的聲響,那獨(dú)特的、帶著淀粉焦化的香氣便開始霸道地擴(kuò)散。炸至金黃酥脆后撈出,瀝干油分,趁熱撒上細(xì)鹽和從西域商人那里購來的孜然粉,香氣更是猛增數(shù)倍,足以讓半條街的人都忍不住抽動鼻子,循味而來。
嚯!這攤子賣的什么?香得人走不動道!
好像叫土豆?聞所未聞,看著黃澄澄的,不知味道如何?
管他呢,先來一份嘗嘗!大哥,怎么賣?
攤位前迅速排起了長龍,隊(duì)伍里有短衫赤腳的力夫,有挎著籃子的婦人,也有好奇張望的小童。甚至一些路過的士人,本來還端著架子,聞著味兒,看著別人吃得香甜,也忍不住偷偷咽了口唾沫,最終還是讓隨行的仆役上前去買一份回來。熱乎乎的炸土豆用簡單的油紙包著,燙手卻又讓人舍不得放下,顧不得儀態(tài),直接用手抓著送進(jìn)嘴里,那外酥里糯的口感,加上鹽和孜然的調(diào)味,瞬間征服了食客的味蕾。
唔好吃!真香!
外皮焦脆,里面卻軟糯得很,這口感絕了!
就是有點(diǎn)燙嘴嘶不過癮,再來一份!
一時間,吃炸土豆成了睢陽城里最新的風(fēng)尚。
這新奇吃食不僅風(fēng)靡市井,連一些小型的文人雅集上,都有人將其作為談資,討論其風(fēng)味與新奇之處,儼然成了一種時髦。
沒幾日,一份寫在竹簡上的詩作被呈送到了謝喬的案頭。
她有些好奇地展開,定睛一看,差點(diǎn)沒笑出聲。
竟是一首詠嘆炸土豆的打油詩。
文辭算不上華麗,平仄格律更是無從談起,有些地方甚至顯得頗為粗陋直白,但卻朗朗上口,字里行間那股子對炸土豆的真切喜愛和驚嘆感,卻是撲面而來,鮮活得很。
第84章
梁園文會的熱鬧,并未隨著士子的陸續(xù)散去而立刻冷卻下來。
最初的喧囂鼎沸漸漸沉淀,化為一種細(xì)水長流的文化氛圍,潤物細(xì)無聲。
謝喬與劉彌商定,梁園后續(xù)仍將定期向士人開放。
往后每年三月都會舉行一次盛大的文會,以為定例。
同時,每個月亦會安排一次小型的雅集。
在文會雅集之上,無論是詩詞歌賦的唱和,還是經(jīng)義策論的辯難,都將成為常態(tài)。
其中遴選出的優(yōu)秀作品與見解,會被鄭重地書寫于特制的屏風(fēng)之上,立于園中顯眼處,供后來者觀覽品評。
這無形中又添了幾分激勵與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