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面被李凌鮮血染紅的王旗,微微晃動著,卻…依舊矗立!
劉玥看著昏迷的丈夫,又看向那面旗幟,眼中閃過無比的悲痛與…一種決絕!
她猛地一把…扶住了那面即將歪倒的王旗,用自己單薄的身軀,死死地撐住了它!
“王爺…旗…不會倒…”她泣聲說著,目光卻變得無比堅定,“臣妾…替您…扛著!”
她,一個弱質(zhì)女流,此刻,卻成了這面象征著狄道最后不屈意志的王旗的…支撐者!
城頭的守軍,并不知道他們的王爺已然再次昏迷,且瀕臨死亡。他們只感受到那短暫卻強大的精神支撐,以及…那面依舊矗立在行轅方向的、仿佛在注視著他們的王旗!
“王爺看著呢!死戰(zhàn)??!”
“與城偕亡?。 ?/p>
士氣,依舊維持在一種悲壯的狂熱狀態(tài)!他們爆發(fā)出最后的潛力,與潮水般涌來的匈奴兵進行著慘烈至極的搏殺!每一刻都有人倒下,但缺口被迅速用尸體堵上!
狄道城,仿佛一頭垂死的巨獸,發(fā)出了…最慘烈、最震撼人心的…最后怒吼!
休屠王在遠處觀戰(zhàn),眉頭緊鎖。漢人的抵抗…突然變得異常頑強和瘋狂?這不對勁!
“怎么回事?!那座城樓里…有什么東西?!”他厲聲問道,心中那股不安愈發(fā)強烈。
他隱隱感覺到,那座即將被碾碎的城池深處,似乎有一雙…冰冷的、憤怒的眼睛,正在注視著他!
“加大攻勢!不惜代價!給本王…碾碎他們!”休屠王暴怒地下令!
血腥的攻城戰(zhàn),進入了最白熱化、最殘酷的階段。
狄道的結(jié)局似乎早已注定。
但,就在這無盡的黑暗與血腥之中,那面由王妃苦苦支撐的王旗,那殘存守軍心中“王爺在看”的信念,卻如同一點…永不熄滅的星火,在這最終的時刻,綻放出了…最耀眼、最悲壯的…光芒。
龍怒,燃于將熄之燼。
旗立,傲于將傾之城。
【史料記載】
*家族史·始祖本紀(第一卷):“漢王五年三月下,魔胡發(fā)動總攻,勢若天傾地覆。祖凌公(20歲)于圣體至虛(體33)、圣魂劇痛之際,感城將破、軍將歿,竟強扶病軀,執(zhí)圣旗(昭武王旗),以無上意志,引滿城殉道愿力,發(fā)圣怒龍威(微弱庇護),瞬息提振圣軍士氣,暫穩(wěn)將潰之防線。然公亦因之圣源透支,嘔血昏厥,圣體瀕臨潰散(體-5)。圣后劉玥悲憤交加,毅然代夫掌旗,使圣旗不倒。圣軍感圣帝之怒、見王旗屹立,乃發(fā)驚天死志,浴血死戰(zhàn),使魔軍雖眾,亦難速下。此役,盡顯圣祖舍身衛(wèi)道之圣德,圣后忠貞輔弼之賢能,亦彰圣軍感念圣恩、誓死相隨之赤誠,譜就一曲驚天動地、泣鬼驚神之壯烈史詩?!?/p>
*官方史·漢書·高帝紀:“四年春,匈奴攻狄道,昭武王凌扶病督戰(zhàn),士氣大振,卻之。”(按:正史極度簡化,掩蓋所有超常細節(jié)與慘重代價)
*宗教史·紫霄神帝顯圣錄(卷一):“帝微時,履凡歷劫。魔軍大舉魔戮,圣城將頃刻覆滅。帝于圣體瀕潰、圣魂灼痛中蘇醒,感信眾浩劫,發(fā)無量圣怒,不顧圣體崩壞,親執(zhí)圣器(王旗),引萬民愿力,降下‘圣怒守護’(微弱庇護),圣軍得此圣力加持,士氣如虹,竟暫阻魔潮。然帝亦圣血狂噴,重歸圣眠,圣基幾毀。圣后悲而勇,代帝掌圣旗,圣光遂不滅。此乃紫霄上帝‘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大慈悲、大無畏之至高體現(xiàn),其圣威如獄,圣恩如海,于至暗時刻,照亮萬古,永為信眾瞻仰?!?/p>
*野史·楚漢秘聞·病王擎旗退萬軍:“聞匈奴總攻狄道,城破在即?;杳蕴K醒之李凌,竟強拖病體,執(zhí)王旗欲登城。然力不能支,嘔血昏厥于地。其妻劉玥,乃代夫掌旗,屹立府門。守軍遙見王旗矗立,皆以為王爺親臨,感奮涕零,竟爆死志,擊退胡虜首波猛攻。然凌自此昏迷不醒,氣息奄奄。時人皆言,此乃忠義感天,故有奇跡。后人有詩嘆曰:‘胡騎總攻勢崩天,病王嘔血執(zhí)旗立。王妃代擎旗不倒,守軍感泣退魔鋒?!?/p>
(第一百二十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