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9年漢高帝八年農歷二月中下旬
凜冬的酷寒終于在北地郡褪去了它最后的猙獰。渭水河面的堅冰開始發(fā)出“嘎吱”的呻吟,悄然裂開道道縫隙,融化的雪水匯成涓涓細流,滋潤著飽經風霜的土地。向陽坡地的積雪消融,露出底下枯黃卻隱現綠意的草芽。狄道城內外,盡管春寒料峭,但空氣中已彌漫開一絲泥土蘇醒的清新氣息,持續(xù)數月的死寂與壓抑,隨著白登解圍、陛下安然南歸的驚天喜訊,如同冰雪般漸漸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劫后余生的慶幸和對新生的期盼。軍民們開始清理積雪,修繕屋舍,準備春耕,久違的活力重新注入這片土地。
郡守府內,氣氛卻并未完全放松。李凌(體質27)深知,白登之圍的結束,并非危機的終結,而是一個全新局面的開端。他依據周勃(政治85,智力82)草擬、經他親自修訂的那份奏章要點,已將北地“恭賀圣安、表功守邊、請戰(zhàn)表忠、訴苦求援”的姿態(tài)成功傳遞至朝廷。如今,他正與周勃、高順(體質26,武力86)等人,密切關注著朝廷的動向和邊境的動靜,同時全力組織恢復生產,安撫流民,整飭軍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變數。
這一日午后,春陽明媚,雖仍帶寒意,卻已有了幾分暖意。李凌正在校場觀看高順督導步卒進行春操演練,著重練習雪水融化后泥濘地帶的陣型轉換與協(xié)同。忽然,一騎快馬絕塵而來,馬上騎士身背赤羽,正是朝廷信使的裝扮。騎士直至校場邊緣,滾鞍下馬,單膝跪地,高聲稟報:“王爺!洛陽八百里加急!陛下旨意到了!”
李凌心中一凜,面上卻不動聲色,示意演練繼續(xù),自己則與周勃、高順快步返回郡守府。
府門前,另一名風塵仆仆的朝廷使者正肅立等候,身后跟著數名護衛(wèi)。使者面容肅穆,雙手捧著一個黃綾覆蓋的鎏金銅匣,見到李凌,躬身行禮,朗聲道:“陛下有旨,昭武王李凌接旨!”
李凌立即率領聞訊趕來的郡府主要文武官員,于府門前跪接圣旨。周圍軍民也紛紛駐足,屏息凝神。
使者展開絹帛圣旨,用莊重而清晰的聲音宣讀:
“制曰:朕承天命,撫有四海。匈寇肆虐,犯我邊陲,朕親率六師,討逆安民。前歲白登之役,兇虜圍困,賴天地宗廟之靈,將士用命,得以化險為夷。昭武王凌,鎮(zhèn)守西陲,當朕北征之際,能整飭武備,固守封疆,撫輯流亡,俾匈奴不敢西顧,隴右得以安寧。其忠勇可嘉,勤勉可風。著即晉封為靖王,賜金百斤,帛千匹。今北疆初定,百廢待興,念爾勞苦功高,特召入朝,面陳方略,共商國是。欽此!”
旨意不長,但字字千鈞!晉封靖王!賜金帛!召入朝覲見!
“臣李凌,領旨謝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李凌壓下心中的波瀾,恭敬叩首,接過那沉甸甸的圣旨和賞賜清單。周勃、高順等文武也齊聲謝恩,臉上都露出了激動與欣慰之色。周圍軍民頓時爆發(fā)出熱烈的歡呼,王爺晉封,乃是北地莫大的榮耀!
【系統(tǒng)提示:宿主迎來重大人生轉折,爵位晉升與奉詔入朝標志著地位與責任的飛躍,應對新環(huán)境與人際關系的能力面臨考驗…體質:27(春寒中保持健康)…力量:26,敏捷:25,智力:99(迅速評估晉封與入朝背后的政治含義與潛在風險)…政治:99(處理與皇帝、重臣關系及在朝中展現姿態(tài)的策略至關重要)…魅力:99(王者氣度日益彰顯)…幸運:26(???步入帝國權力中心,機遇與風險并存,運勢進入新階段)…信仰值:9。9…狀態(tài):成功晉封靖王,獲召入朝,內心欣喜與審慎交織,立即開始籌劃入朝事宜,力求在皇帝和重臣面前展現最佳姿態(tài),為北地爭取最大利益?!?/p>
使者宣旨完畢,臉色緩和下來,向李凌道賀:“恭喜靖王殿下!陛下對殿下贊譽有加,此番入朝,必受重用。還請殿下早日準備,陛下盼望與殿下相見已久?!?/p>
李凌謙遜回禮:“有勞天使。陛下隆恩,凌感激涕零,敢不竭盡全力,以報陛下?請?zhí)焓谷雰刃ⅲ萘枭宰靼才?,便即啟程?!?/p>
安頓好使者后,李凌立即召集周勃、高順、灌嬰(已從邊境召回)等核心心腹,于書房密議。
“王爺,不,殿下!恭喜殿下!”周勃率先道賀,難掩喜色,“陛下晉封靖王,乃是實至名歸!更召殿下入朝,可見圣眷正??!”
高順和灌嬰也紛紛賀喜。
李凌擺手,神色凝重:“晉封是喜,入朝卻是考驗。陛下經白登之險,心境必有變化。朝廷之中,功臣勛貴云集,關系盤根錯節(jié)。我等久在邊陲,此番入朝,一言一行,皆需謹慎。”
他看向周勃:“勃兄,你留守狄道,總攬軍政要務。對外,繼續(xù)示弱,強調我北地困頓,急需朝廷支援;對內,抓緊春耕,整訓軍馬,恢復民生。我與陛下的奏對,以及朝廷可能問起的邊事,你要預先準備好詳實數據,供我參考。”
“諾!勃定當謹慎行事,確保北地無虞。”周勃鄭重應下。
李凌又看向高順和灌嬰:“順兄,嬰兄,你二人隨我入朝。順兄精選五百儀仗護衛(wèi),要軍容整肅,展現我北地軍威,但不可過分張揚。嬰兄,你帶少數精干親隨即可,朝中若有問起騎兵戰(zhàn)法、邊情敵勢,你可從容應對。記住,我等入朝,是去展示忠誠、能力和困境,而非炫耀武力。多聽少說,謙恭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