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冷光:“看來,有人是見不得我北地安穩(wěn)度日。既然如此……嬰兄,將那些信使和金餅,秘密處置掉,務必干凈利落,不留痕跡。對外就宣稱,遭遇馬賊,人貨俱失?!?/p>
“諾!”灌嬰領命。
李凌又對周勃道:“勃兄,借此機會,對內進行一次暗中的肅清。重點排查軍中近期與外界接觸頻繁、或有異常消費的中下級軍官,以及府衙內可能被收買的小吏。不必大張旗鼓,查有實據(jù)者,或調離要職,或尋由革退,務必確保我北地內部,如鐵桶一般?!?/p>
“王爺英明,勃即刻去辦?!敝懿钪?,這是鞏固內部、防范未然的必要之舉。
處理完這樁突發(fā)事件,李凌又詢問了蒙學堂的進展。蒙學堂已恢復授課,招收軍中子弟和城內聰慧幼童,由識文斷字的老兵和聘請的儒生教授基礎文理和武藝,旨在為北地培養(yǎng)后備人才。李凌特意叮囑,需加強忠君愛國、恪守族規(guī)的思想教化。
傍晚,李凌依次去了蕭姝、韓萱、呂貞的院落探望,關切地詢問她們的生活起居,是否有不適應之處,言語溫和,態(tài)度親切。三位側妃見王爺如此關懷,心中倍感溫暖,那點因遠離家鄉(xiāng)和政治聯(lián)姻而來的不安也消散了許多。最后,他回到劉玥的正院,夫妻二人閑話家常,其樂融融。李凌深知,內宅安寧,方能無后顧之憂。
夜深人靜,李凌獨自在書房內,對著巨大的羊皮地圖沉思。地圖上,漢朝的疆域已然標出,但各方勢力犬牙交錯。北地雖暫安,然樹欲靜而風不止。劉邦坐穩(wěn)江山后,對異姓諸侯王的猜忌只會與日俱增。今日之滲透事件,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示弱、表忠、安分、恢復……”李凌喃喃自語,“然一味退讓,亦非長久之計。需得讓朝廷看到,留著我北地,遠比除掉我北地,更為有利。”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地圖北方,那片廣袤而充滿威脅的草原——匈奴。一個大膽的念頭,開始在他心中萌芽?;蛟S,北地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安內,更在于……攘外。
夏夜漫漫,狄道城在寧靜中沉睡,而一場關乎北地未來命運的戰(zhàn)略轉向,正在郡守府的書房中,悄然醞釀。第二卷的序幕,就在這內穩(wěn)外謀的基調中,緩緩拉開。
【史料記載】
*家族史·始祖本紀(第二卷):“漢高帝元年六至七月,北地步入盛夏,民生持續(xù)恢復。祖凌公(21歲)身體已完全康復,勤理政務。堅持‘輕徭薄賦休養(yǎng)民力’之策。時灌嬰巡邊,查獲可疑商隊,搜出重金與密信,顯系洛陽權貴遣人滲透北地,窺探虛實。公果斷下令秘密處置信使,并命周勃暗中肅清內部,鞏固防務。同時,公重視蒙學堂教育,安撫內宅。面對暗流,公于靜夜深思,將目光投向北方匈奴,萌生以‘攘外’顯‘安內’價值之戰(zhàn)略構想。第二卷‘開府建衙,世家初成’于此內穩(wěn)外謀之基調中開啟?!?/p>
*官方史·漢書·高帝紀:“高帝元年夏,凌在北地,勸農桑,明賞罰,防奸宄?!?/p>
*宗教史·紫霄神帝顯圣錄(卷二):“圣域北地入夏,生機勃勃。紫霄上帝圣體康泰,勤修圣政。行‘輕圣役薄圣賦休圣民’之圣策。圣將灌嬰獲異心者滲透之證據(jù),上帝頒圣諭,密除奸細,令周勃暗肅圣域內部,固圣防。上帝重視圣學堂(蒙學堂),安圣庭內宅。圣心深謀,已洞察圣朝內部之暗涌,始慮以‘御外魔’(匈奴)彰圣域存在之圣值。此乃第二卷‘開圣府建圣衙,圣家初成’**之圣端?!?/p>
*野史·楚漢秘聞·凌公肅內謀外:“高帝元年夏,李凌身體康復,治理北地,輕徭薄賦。察覺洛陽方面滲透,果斷肅清內部,并開始謀劃以應對匈奴來彰顯北地價值,穩(wěn)固地位。”
(第二百零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