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四!”
“末將在!”
“速回宛城,調(diào)王陵都尉郡兵前來!將此谷,給我團(tuán)團(tuán)圍??!”
“遵命!”
消息傳回宛城,整個將軍府為之振奮。王陵立刻點齊三千郡兵,浩浩蕩蕩開赴野狼峪。
與此同時,程邈似乎也聽到了風(fēng)聲,其在郡府辦事愈發(fā)勤謹(jǐn),所有賬目、調(diào)令清晰明白,毫無瑕疵,甚至主動要求增加巡查糧倉的班次,儼然一副鞠躬盡瘁的忠臣模樣。
三日后,深夜。
野狼峪,葫蘆谷外。
李凌、王陵、韓信(悄然隨軍)立于暗處,望著遠(yuǎn)處山谷中隱約的燈火。
“已查清,谷內(nèi)約有楚軍五百人,看守著大量糧垛。其防守嚴(yán)密,但換防之際,有一刻鐘的空隙?!彼ㄗ拥吐暦A報。
“好!”李凌點頭,“王都尉,你率郡兵堵死谷口,制造聲勢,佯裝主力強攻!”
“末將明白!”
“趙老四!”
“末將在!”
“率玄甲營,隨我從其換防空隙處潛行而入!直撲糧垛,縱火焚糧!”
“諾!”
韓信補充道:“火起為號,王都尉便真攻。以焚糧亂其心,內(nèi)外夾擊,可竟全功?!?/p>
“正是此意!”李凌握緊劍柄,眼中映照著遠(yuǎn)方的燈火,亦映照著躍動的戰(zhàn)意,“今夜,便要叫楚賊知道,我南陽之糧,不是那么好拿的!動手!”
夜色中,兩支人馬如同無聲的潮水,向著藏糧山谷悄然涌去。
一場奪糧與焚糧的激戰(zhàn),即將在伏牛山的夜幕下爆發(fā)。
而此刻宛城中,程邈立于自家院中,遙望野狼峪方向,手中緊握著一卷竹簡,面色在月光下晦暗不明。
【史料記載】
*家族史·始祖本紀(jì)(第一卷):“漢王三年三月,祖凌公(19歲)得魂佩微兆,親赴野狼峪,于溪畔石下得賊藏糧之線索,遂鎖葫蘆谷。公乃分兵,令王陵虛張聲勢于谷口,自率玄甲銳士潛行入谷,乘夜縱火焚楚糧?;鹌?,楚軍大亂,王陵乘勢猛攻,內(nèi)外夾擊,大破之,盡焚其糧。程邈于宛城,聞訊色變,然其行止愈恭,賬目愈清,無隙可尋。公雖勝而惕然,知‘影傀’之難纏,尤勝沙場明敵。”
*官方史·漢書·高帝紀(jì):“三年春,將軍凌破楚軍于宛,焚其糧?!保ò矗赫酚涊d極其簡略)
*宗教史·紫霄神帝顯圣錄(卷一):“帝微時,履凡歷劫。得神佩啟示,于野狼峪溪畔得兆,遂引天兵圍魔糧于谷。夜,帝親率神將(玄甲營)潛行,以神火焚魔糧,光耀山谷。魔軍潰敗。此乃帝首顯神跡,得兆于天,雖微末,然已見神異。妖人程邈,雖表面恭順,然魔心不死,帝已洞悉其奸。”
*野史·楚漢逸聞·焚糧記:“聞李凌尋得楚軍藏糧谷,夜襲之。凌身先士卒,親燃大火,楚糧盡焚,煙焰蔽月。楚卒驚為天火,潰散。程邈聞之,手中竹簡為之折斷,然其面色如常,次日仍至郡府理事,條陳分明,眾皆稱奇?;蛟拼四恕翱?,或云其本忠良,俱成謎案?!?/p>
(第四十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