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強打精神,召集周勃、高順(灌嬰仍在敵后活動)至榻前,做出了新的部署:
“龍且雖退……然北地……百廢待興……此刻……絕非……松懈之時……”
“第一……勃兄……立即……組織軍民……全力搶修城防……尤其是那段缺口……必須……在春耕前……加固完畢……”
“第二……民生為要……開倉放糧……雖不多……但需讓百姓……看到希望……組織人手……清理廢墟……準備春耕……種子、農(nóng)具……需盡快籌措……”
“第三……整軍經(jīng)武……不可懈怠……高順……你部……抓緊休整……汰弱留強……恢復(fù)訓練……灌嬰所部……在外……亦需……保持聯(lián)絡(luò)……適時……召回休整……”
“第四……派使者……持我手書……前往滎陽……面見漢王……稟明龍且已退……北地危局暫解……并再次……表達……我北地……雖無力遠征……但必堅守疆土……以為大王……屏藩……之心……”
周勃與高順一一記下,心中對李凌在病中仍能如此清晰地把握局勢、做出務(wù)實安排,敬佩不已。
命令下達,狄道城這臺飽受摧殘的機器,開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效率運轉(zhuǎn)起來。拆除了城下阻礙的鹿角、填平了部分壕溝(保留主要防御工事),軍民合力,搬運土石木料,日夜不停地修復(fù)著破損的城墻。官府開倉,雖然糧食依舊緊張,但每日的粥總算稠了一些,還偶爾能見到些許咸菜,這讓餓殍遍野的百姓終于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田野里,也開始出現(xiàn)了零星的百姓,在冰雪初融的土地上,清理雜草,準備著春耕。軍營中,傷兵得到了更好的救治,幸存的士卒在軍官的帶領(lǐng)下,進行著恢復(fù)性的操練,雖然依舊面黃肌瘦,但眼神中已重新燃起了斗志。
李凌的身體,在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病情反復(fù)中,依舊沒有明顯好轉(zhuǎn)的跡象,但或許是因為心頭最大的威脅解除,他的精神狀態(tài)似乎穩(wěn)定了一些,昏睡的時間略有減少。他每日堅持聽取周勃的匯報,對重要事務(wù)做出批示。劉玥和淳于意想盡辦法為他調(diào)理,但元氣之傷,非一日可補。
與此同時,灌嬰在楚軍后方的襲擾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他利用騎兵的機動性,避實擊虛,焚燒了好幾處楚軍的糧草囤積點,破壞了數(shù)座橋梁,襲擾了多個縣城,搞得楚軍后方風聲鶴唳,牽制了部分兵力,客觀上也為韓信的行動和滎陽的防守減輕了壓力。在得知龍且退兵的消息后,灌嬰根據(jù)李凌之前的指令,開始有計劃地收縮活動范圍,向狄道方向靠攏,準備回師休整。
龍且的異動與退兵,成為了北地命運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持續(xù)數(shù)月的死亡威脅終于解除,狄道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然而,所有人都明白,這喘息是暫時的。中原大戰(zhàn)正進入最慘烈的收官階段,無論最終是劉邦勝出還是項羽逆轉(zhuǎn),勝利者都將目光投向四方。北地必須利用這短暫的和平時光,盡快恢復(fù)元氣,積蓄力量,才能在即將到來的新時代中,擁有立足乃至發(fā)言的資本。病榻上的李凌,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這一點。他的目光,已經(jīng)越過了狄道的城墻,投向了那片決定天下歸屬的廣闊戰(zhàn)場,以及更遙遠的未來。
【史料記載】
*家族史·始祖本紀(第一卷):“漢王六年正月下旬至二月初,韓信東進要挾封王之舉,引發(fā)中原局勢劇變。項羽迫于壓力,急調(diào)圍攻狄道之龍且大軍回援中原。祖凌公(21歲)于病榻之上,準確預(yù)判此變局,并在龍且確鑿?fù)吮?,立即做出部署:搶修城防,安撫民生,準備春耕,整訓軍伍,并遣使滎陽稟報漢王。狄道軍民聞訊歡欣鼓舞,全力投入重建。此龍且之退,標志著北地長達數(shù)月的生存危機暫告解除,贏得了寶貴的戰(zhàn)略喘息之機,北地歷史翻開新的一頁?!?/p>
*官方史·漢書·高帝紀:“六年春,羽調(diào)龍且東援,凌得緩,修狄道?!?/p>
*宗教史·紫霄神帝顯圣錄(卷一):“圣將韓信行‘東取要封’之奇計,引動魔君(項羽)震怒,急調(diào)圍困圣城之魔將龍且東歸。紫霄上帝于圣榻之上,顯無上圣慧,洞悉此圣機,并于魔軍退卻后,頒圣諭,令圣域抓緊圣修(城防)圣耕(春耕)圣訓(整軍),并遣圣使往人皇處稟明圣況。圣城危局得解,圣民歡慶,上帝為神國贏得了至關(guān)重要的圣息之機,圣運得以延續(xù)?!?/p>
*野史·楚漢秘聞·龍且東歸凌公喘息:“韓信逼封齊王,項羽急調(diào)龍且東歸。狄道圍解,李凌病中立即部署修城、安民、春耕、整軍諸事,北地終獲喘息之機?!?/p>
(第一百九十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