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放心,老臣即刻調(diào)配,絕無延誤!”周勃慨然應諾。
七月五,趙破奴率三千精騎,一人雙馬,攜帶十日干糧及充足箭矢,如同離弦之箭,沖出邊塞,殺入漠南。此次軍事行動,規(guī)模不大,但目標明確,行動迅猛。北地鐵騎充分發(fā)揮其機動性與戰(zhàn)斗力,數(shù)日內(nèi)連續(xù)襲擊了三個朔方殘部的小型營地和一支匈奴雜胡的運輸隊,焚毀大量物資,斬殺數(shù)百人,俘獲牛羊馬匹數(shù)以千計,自身傷亡輕微。捷報傳回,狄道軍民士氣大振。
與此同時,公孫闕也成功訪問了休屠部。他巧妙利用北地軍此次成功的軍事行動作為背景,軟硬兼施,最終促使休屠王再次重申了與北地的友好關系,并約束了部下。河西方向的壓力暫時緩解。
在整個過程中,李凌有意讓李玄業(yè)更多地參與其中。他讓兒子閱讀前線發(fā)回的軍報,聽取周勃關于糧草調(diào)度的匯報,甚至讓他旁觀公孫闕出發(fā)前的外交策略推演。
一次軍議后,李凌問兒子:“業(yè)兒,觀此次應對邊患,有何感想?”
李玄業(yè)思索道:“父王,兒臣以為,此次策略,正合‘遠交近攻’之理。對河西,地遠勢大,需以撫為主,以戰(zhàn)為輔;對朔方,地近力弱,且與我宿怨已深,需以戰(zhàn)為主,以懾其心。且時機把握極佳,趁關東大亂,朝廷無暇干預,我方可放手施為,一舉兩得?!?/p>
李凌欣慰道:“能看到‘遠交近攻’與‘時機’,業(yè)兒你進步神速。然,還需切記,無論‘交’與‘攻’,背后支撐的,皆是實力。若無新收之糧,趙將軍豈能遠征?若無精悍之師,公孫先生豈能從容外交?歸根結底,倉廩實,武備修,方有縱橫捭闔之資本?!?/p>
“兒臣明白了!實力乃根本,謀略乃運用,二者缺一不可?!崩钚I(yè)領悟道。
七月十五,趙破奴率軍凱旋,攜大量戰(zhàn)利品而歸。北地郡舉行了一場小規(guī)模的慶功儀式,犒賞有功將士。狄道城內(nèi),一派安定繁榮、武備修明的景象。
然而,來自關東的消息依舊不容樂觀。最新密報稱,滎陽戰(zhàn)場已成絞肉之所,雙方傷亡累計已超十萬,仍勝負未分。更有傳言,長安王太后因戰(zhàn)事不利,遷怒于一些態(tài)度曖昧的朝臣和邊將,朝中清洗之風漸起。
李凌站在王府高臺,望著東南方向,目光深邃。關東的血,流得越多,北地這邊陲之地的份量,似乎就越重。他手中掌握的糧草、軍隊,以及這片相對安寧的土地,在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任何談判或交易中,都將成為極具分量的籌碼。
“業(yè)兒,”他對身邊的兒子說,“你看,關東打得越兇,朝廷就越需要安穩(wěn)的后方,就越不敢輕易開罪于我。這,便是‘坐觀’的價值。然,‘坐觀’非是無所作為,而是要以更強的實力,更穩(wěn)固的根基,去等待和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的機會?!?/p>
“父王深謀遠慮,兒臣受教。”李玄業(yè)望著父親,眼中充滿了敬佩與思索。
夏日的北地,糧倉盈實,軍威赫赫,民心安定。在帝國東部陷入一片混亂與殺戮之時,靖王李凌統(tǒng)治下的這片土地,正以其獨特的方式,悄然壯大,如同一塊日益堅實的砥柱,屹立于西北邊陲,靜待著時代浪潮的下一步變化。而年輕的世子,在這實干與謀劃交織的夏天里,正飛速地成長著。
【史料記載】
*
官方史·漢書·后少帝紀:“(后少帝)元年夏,北地大稔,邊備修明。”
*
家族史·始祖本紀:“后少帝元年六月下至七月,北地夏糧豐稔,倉廩充盈。凌公趁時遣軍北擊朔方殘部,威震漠南;遣使撫河西羌胡,西線暫寧。世子玄業(yè)觀政習軍,益知儲糧、備武、外交之要。時關東戰(zhàn)事酷烈,北地獨安,勢日重?!?/p>
*
宗教史·紫霄神帝顯圣錄:“上帝賜豐年,圣域倉廩實,王師懲兇頑,圣嗣通實務?!?/p>
*
北地秘錄·凌公夏收定邊:“李凌趁夏收糧足,北擊朔方,西撫羌胡,鞏固邊防,世子隨習獲益,北地于天下亂中獨強。”
(第三百五十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