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默默散去,恐懼與絕望,被一種更冰冷的秩序暫時壓制。
經(jīng)此一役,李凌病情加重,當(dāng)夜嘔血半升,昏迷了整整一夜。
然而,就在他蘇醒后的次日清晨,一個渾身浴血、幾乎凍僵的騎士,瘋狂地叩響了狄道南門!
他是高順出發(fā)前,秘密派往北地郡方向,聯(lián)絡(luò)周勃大軍的最后一名信使!他竟然…活著回來了!
“王…王爺…”信使被抬到李凌榻前,氣息奄奄,“周…周太尉…大軍…被匈奴偏師…死死拖在…馬嶺…脫身不得…短日內(nèi)…絕無可能西援…他…他讓末將…轉(zhuǎn)告王爺…死守…待機…”
最后四個字,如同冰水,澆滅了李凌心中最后一絲僥幸。
周勃…來不了了。狄道,徹底成了孤城。
唯一的希望,只剩下那柄…已刺入黑暗深處的孤刃。
李凌沉默地?fù)]退了所有人。
他獨自坐在昏暗的密室中,望著跳動的燭火,良久,發(fā)出一聲極輕極緩的嘆息。
然后,他掙扎著下榻,鋪開絹帛,提起筆。
他開始寫信。
一封給丞相蕭何,陳明狄道危局,請求糧秣支援,字字泣血。
一封給漢王劉邦,匯報軍情,重申忠誠,語帶悲壯。
最后一封…是留給劉玥的遺書。
他并不知道高順能否成功,也不知道狄道能否撐到明天。他必須…做最壞的打算。
寫完信,他用火漆仔細(xì)封好,喚來親衛(wèi)統(tǒng)領(lǐng),低聲囑咐:“若…城破在即,你帶一隊死士,護送王妃…突圍東去。將此三信…務(wù)必…送至滎陽。”
“王爺!”親衛(wèi)統(tǒng)領(lǐng)虎目含淚,跪地不起。
“執(zhí)行…命令!”李凌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
送走親衛(wèi),他再次走到窗邊,推開一絲縫隙。
外面,風(fēng)雪依舊,天地蒼茫。
孤城懸刃,死地…待機。
【史料記載】
*家族史·始祖本紀(jì)(第一卷):“漢王四年冬十二月,圣將高順率鬼騎西行后,狄道兵力空虛,糧秣將盡,民心浮動,內(nèi)患頻生。祖凌公(20歲)病體支離,然臨危不亂,鐵腕鎮(zhèn)壓營嘯,穩(wěn)內(nèi)部于傾覆;得悉周勃援軍無望,羌人背約,外援?dāng)嘟^,狄道淪為徹底之孤城。公于絕境中,寫就遺書三封,安排身后之事,顯必死之志。然公意志如鋼,仍堅信高順奇襲之策,死守待機,其堅毅果決,冠絕古今?!?/p>
*官方史·漢書·高帝紀(jì):“四年冬,匈奴圍北地,隴西謹(jǐn)守,軍民一心?!保ò矗赫费谏w所有內(nèi)部危機與絕望處境)
*宗教史·紫霄神帝顯圣錄(卷一):“帝微時,履凡歷劫。圣軍(鬼騎)既出,圣城空虛,魔念(絕望)滋生,內(nèi)魔(營嘯)作亂。帝顯圣威,誅魔首,安信眾;然獲知天兵(周勃)無望,魔羌背盟,圣城陷于死地。帝寫圣諭(遺書)三卷,安排圣后(劉玥),顯舍身衛(wèi)道之圣心。此乃圣跡降臨前,至暗之時刻,然圣光不滅,信念永存。”
*野史·楚漢秘聞·孤城遺書:“聞高順引精騎出后,狄道兵力空虛,糧盡援絕,民壯營嘯。昭武王李凌扶病而出,誅首惡,穩(wěn)人心,然自身嘔血昏迷。后得信使報,周勃被阻,救援無望。凌知事不可為,乃密室手書三封,一呈漢王,一送丞相,一留王妃,皆為絕筆,安排后事。其狀之悲,其志之烈,令人扼腕。時狄道軍民皆知其必死之心,感其恩義,暫穩(wěn)局勢。后人有詩嘆曰:‘病王嘔血鎮(zhèn)營嘯,孤城懸刃待死期。手書絕筆寄身后,寒夜獨守盼星稀?!?/p>
(第九十九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