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游擊……疲敵……正合……騎兵之長……此事……交由……灌將軍……全權負責……”
“末將遵命!”
最后,李凌看向高順,目光中帶著關切與倚重:“敬志……你傷勢未愈……但北地軍伍……整訓之事……離不開你……有何想法?”
高順掙扎著想站起,被李凌用手勢制止,他沉聲道:“王爺,順雖傷重,然整訓士卒,不敢懈怠。開春后,當以恢復士卒體力為首要,輔以基礎操練。待體力稍復,再加強戰(zhàn)陣配合與守城技法。蒙學堂之幼童,亦需加強教導,以為后備。順……定當竭盡全力!”
李凌欣慰地點點頭:“好……有敬志在……我軍脊梁……不倒……”
交代完這三件最緊迫的事務,李凌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積蓄力氣。然后,他抬起頭,目光變得異常深邃,掃過三人,緩緩道:“今日……所言……皆是……眼前之事……然則……我等……目光……當放長遠……”
三人神情一凜,知道王爺將有更重要的話要說。
“漢王……雄才大略……然……天下未定……項羽……勢大……滎陽……勝負……猶未可知……”李凌的聲音低沉而緩慢,“我北地……地處邊陲……歷經戰(zhàn)火……民生凋敝……然……亦因此……遠離中原……漩渦……得一喘息之機……”
他頓了頓,繼續(xù)道:“無論……中原……誰勝誰負……我北地……必須……擁有……自保之力……乃至……舉足輕重……之力!此非……為李凌……一己之私……實為……北地……數十萬軍民……尋一條……活路……覓一個……未來!”
周勃、灌嬰、高順聞言,心中俱是一震。王爺這番話,已然超出了單純守土安民的范疇,隱隱指向了更宏大的圖景。
“故而……”李凌的聲音雖弱,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自今日始……北地……當以‘固本培元’‘靜待天時’為要!固本者……強軍、富民、積谷、育人!培元者……內修政理……外結善緣(指與周邊胡部及朝廷重臣保持良好關系)!靜待天時者……不輕易卷入中原紛爭……但需有隨時可動之力!”
他目光灼灼地看著三人:“此策……關乎北地存亡根本……望三位……與凌……同心同德……共筑此基!”
周勃、高順、灌嬰齊齊起身,躬身行禮,聲音堅定:“臣等(末將)誓死追隨王爺,共筑北地根基!”
這一刻,在這間簡陋而寒冷的內室中,在除夕夜的寂靜里,北地未來的戰(zhàn)略方向,被清晰地定了下來。這不是一場喧鬧的慶典,而是一次沉靜而堅定的奠基。
子時已過,新的一年,在悄無聲息中到來。周勃三人悄然離去,各自肩負著沉重的責任。李凌疲憊地靠在榻上,望著窗外依舊漆黑的夜空,心中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明。身體雖弱,但意志如鐵。北地的路,就在腳下,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扎實地走下去。
【史料記載】
*家族史·始祖本紀(第一卷):“漢王六年臘月三十(除夕),狄道城在嚴寒與匱乏中迎來歲除。祖凌公(21歲)病體沉重,免去一切虛禮。是夜子時,召周勃灌嬰高順于病榻前,共商要務。議定開春搶種互市購糧以解饑荒;以騎兵游擊疲擾龍且;全力整訓軍伍培育后備。進而,公明確提出北地長遠戰(zhàn)略:‘固本培元靜待天時’,即以強軍富民積谷育人為固本,內修政理外結善緣為培元,不輕易介入中原主戰(zhàn)場,但需保有強大實力,以待變局。此除夕夜談,于寂靜中為北地未來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戰(zhàn)略根基,意義深遠。”
*官方史·漢書·高帝紀:“五年除歲,凌于狄道定策?!?/p>
*宗教史·紫霄神帝顯圣錄(卷一):“除夕圣夜,圣城寂寥。紫霄上帝圣體違和,免凡俗慶典。于圣居召見三大圣將(周勃灌嬰高順),頒圣諭,定圣策。先議眼前圣務(春耕互市游擊整軍),繼而明示圣域長遠之‘固圣本培圣元待圣時’之根本圣策。此乃上帝于病弱之際,以無上圣慧,為神國未來繪制宏圖,于無聲處奠定千秋圣業(yè)之基石?!?/p>
*野史·楚漢秘聞·凌公除夕定北策:“除夕夜,李凌病中召周勃、灌嬰、高順密議,定下開春實務及‘固本培元、靜待天時’的長遠戰(zhàn)略,為北地未來發(fā)展指明方向?!?/p>
(第一百九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