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是細作窺探!”那被李凌“提醒”過的什長立刻向項冠稟報了自己的“猜測”。
項冠臉色更加難看,看著險要的地形和“神出鬼沒”的敵人,對“軍中有細作拖延”的謠言信了七八分!他下令加強警戒,速度不可避免地慢了下來。
李凌趁機進言:“將軍,細作恐不止一人,意在遲滯我軍。不如派精干小隊,輕裝前行,先行趕往陽翟城外偵察虛實,并與趙將軍取得聯(lián)系,里應外合?大軍可稍緩步伐,清剿沿途可疑,以免中伏?!彼此茷榇筌娭耄瑢崉t為自己的脫身創(chuàng)造借口。
項冠正為“細作”之事煩心,覺得此言有理,既可探明真實敵情,又可分兵試探,便點頭道:“好!便由你帶本將軍手令,率一隊斥候,先行趕往陽翟!若情況屬實,以火箭為號!”
“末將遵命!”李凌強壓心中狂喜,接過令箭,點了一隊十人的楚軍斥候(皆屬性35點以上的精銳),脫離大隊,率先向前奔去。
一旦脫離項冠的直接視線,李凌便如龍歸大海!他引領著斥候隊,卻并非直撲陽翟,而是利用地形,逐漸將其帶入一處岔路密布的山丘地帶。
“分散偵察!半個時辰后于此地匯合!”李凌下令。
斥侯們不疑有他,分散開來。
李凌看準機會,猛地一夾馬腹,策馬沖入一條狹窄的密林小道!110點的敏捷賦予他超凡的騎術(shù),瞬間將身后的楚軍斥候甩開!
“站?。 ?/p>
“追!”
楚軍斥候大驚,急忙追趕放箭,但密林之中,視線受阻,李凌的身影幾個閃爍便消失無蹤!
成功脫身!
李凌毫不停留,依據(jù)早已記熟的路徑,向著王陵主力預定的埋伏地點——陽翟城東三十里的“落鷹澗”疾馳而去!他必須趕在項冠主力到達前,將最新情況告知王陵,并準備執(zhí)行計劃的最后一步——配合王陵,伏擊這支急行而來、卻已心生疑慮、疲憊不堪的楚軍先鋒!
風雪再次襲來,卻無法阻擋他疾馳的腳步。軒轅關(guān)舌戰(zhàn)之險,行軍途中的如履薄冰,終于換來了這寶貴的戰(zhàn)機。整個潁川的戰(zhàn)局,乃至他自身的命運,都將在接下來的落鷹澗,迎來最終的審判!
【史料記載】
家族史·始祖本紀(第一卷):“祖凌公孤身入軒轅,直面楚將項冠。公從容不迫,呈偽書,陳利害,更施反間,言軍中有細作,項冠疑而信之,遂率輕騎疾進。途中,公復以疑兵之計,遲滯楚軍,更說項冠,得分兵之令,乃得脫身。其智勇膽略,臨機應變,宛若神助。公年未弱冠,已具使四方、不辱使命之雄才?!?/p>
官方史·史記·項羽本紀(注疏):“漢三年冬,羽遣項冠擊潁川。冠輕敵冒進,中疑兵之計,頓兵于險隘,卒為王陵所乘,敗歸?!保ò矗赫泛喕^程,歸咎于項冠輕敵)
宗教史·紫霄神帝顯圣錄(卷一):“帝微時,履凡歷劫。于軒轅關(guān)下,舌綻蓮花,言出法隨,楚將項冠心智為其所奪,如提線傀儡。又于萬軍之中,從容脫身,楚卒放箭,箭至帝身三尺,皆紛紛墜地,不能加害。此乃神威護體,百無禁忌。”
野史·楚漢秘聞·軒轅關(guān):“聞漢使李凌,年方十八,姿容俊偉,膽氣超群。獨入楚營,說項冠。冠欲試其勇,令與帳下力士角力。凌笑而應之,一舉摔力士于地,冠驚為天人,遂信其言。后凌遁走,冠嘆曰:‘劉邦得此子,如虎添翼也!’此說流傳楚軍,然多夸張,恐非實錄。”
(第十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