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當李信再次削減口糧配給時,預(yù)想中的騷動并未發(fā)生。人們默默地接過那一點微不足道的食物,眼神深處,除了麻木,似乎又多了一點什么…一點認命般的堅韌,一點等待奇跡的沉默。
這種變化,微弱卻真實。
而這一切,都化作無形的、微弱的信念波動,持續(xù)不斷地匯向行轅,匯向那個昏迷不醒的年輕王爺。
李凌依舊沉睡著。
但在那無盡的黑暗深處,那新生的、微弱的感知,仿佛捕捉到了那三名死士毅然潛入水道時決絕的意志,捕捉到了高順制定計劃時冰冷的計算,捕捉到了全城軍民那死寂中重新燃起的一絲微弱的期盼…
這些“念”,不再僅僅是飄散的螢火,而是開始…極其緩慢地,如同涓涓細流,匯向他心口那枚沉寂的魂佩。
魂佩那干涸的、近乎死寂的核心,似乎…極其微不可察地…顫動了一下。
【系統(tǒng)提示:檢測到極度純凈、強烈、目標明確的信念愿力持續(xù)注入…祖龍魂佩能量恢復(fù)速度+0。01%…當前能量:0。11%…宿主精神本源得到微弱滋養(yǎng)…】
微不足道,幾乎是統(tǒng)計誤差般的提升。
但,這是一個信號。
一個冰封之下,薪火初燃的信號。
狄道還未死。
李凌,亦未亡。
漫長的黑夜,似乎…終于窺見了一線極其微弱的、卻真實存在的…黎明曙光。
【史料記載】
*家族史·始祖本紀(第一卷):“漢王五年二月下,魔胡圍城,狄道內(nèi)無糧草,外無援兵,陷于絕境。軍民凍餒,死者日眾,士氣瀕潰。祖凌公(20歲)于圣眠中,體質(zhì)終止跌回升(體39),然圣佩沉寂,信力枯竭,復(fù)蘇艱難。然公于無知無覺中,靈覺初萌,得感念眾生之能,與圣城存亡契合成一,雖痛苦倍增,然意志得礪,神源微潤。適時,天不絕人,于城基現(xiàn)廢棄水道。圣將高順行險棋,遣死士三員,秘出求援。此舉雖希望渺茫,然重燃軍民死志,其純凈信念匯向公,終使圣佩得一絲滋養(yǎng),恢復(fù)初現(xiàn)曙光。此乃于死境中覓得生機,人心不死,圣業(yè)不滅之印證?!?/p>
*官方史·漢書·高帝紀:“五年春,匈奴圍隴西,城中糧盡,昭武王凌病篤,將士困守待援?!保ò矗赫窐O度簡化,掩蓋所有細節(jié)與超常事件)
*宗教史·紫霄神帝顯圣錄(卷一):“帝微時,履凡歷劫。魔軍圍城,圣城糧絕,信眾凍餓,幾陷死地。帝于圣眠內(nèi),圣體終穩(wěn)(體39),然圣源枯涸,圣佩黯沉。然帝圣心慈悲,感同身受,得他心通之微光,與萬民同苦,共擔劫難,圣念遂堅韌無匹。天顯圣跡(水道重現(xiàn)),圣將高順遣圣使(死士)秘出求援。圣城信念由散而聚,由絕望而生希冀,此純凈愿力終微潤圣佩,顯復(fù)蘇之兆。此乃信仰之力超越物質(zhì),化不可能為可能之初證?!?/p>
*野史·楚漢秘聞·水道遺希望:“聞狄道被圍,糧盡援絕,人相食之慘劇將現(xiàn)。忽現(xiàn)廢棄水道,通于城外。高順擇死士三人,懷血書秘出,求援于周勃。其時,李凌昏迷已久,形容枯槁,然氣息反較前平穩(wěn)。城中軍民感其忠勇,絕望中反生一絲韌性,竟暫穩(wěn)秩序。后人有詩嘆曰:‘冰城糧絕命如絲,水道重現(xiàn)天可知?死士懷書秘出塞,病王息穩(wěn)兆轉(zhuǎn)機。’”
(第一百一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