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禍國,人神共憤。天下人皆欲食其肉寢其皮。你身為漢臣,飽讀詩書,竟敢伏尸痛哭?汝是何居心?莫非是其同黨余孽!”
蔡邕被推倒在地,老淚縱橫,以頭搶地:
“王公明鑒。邕非哭董卓之為人。實(shí)乃感其……感其一時知遇之恩。邕自知罪孽深重,請王公……賜邕一死,以全邕名節(jié)?!?/p>
殿中頓時議論紛紛。
不少官員面露不忍,蔡邕名滿天下,才華橫溢,董卓曾強(qiáng)征其為官,此事人盡皆知。
“王公息怒?!?/p>
太尉馬日磾?shù)葞孜焕铣歼B忙出列求情,
“蔡侍中乃天下文宗,董卓強(qiáng)征,非其本愿。今雖行差踏錯,然哭尸之舉,乃念舊情,非為附逆。況修撰漢史,非蔡侍中不可。望司徒公網(wǎng)開一面,從輕發(fā)落?!?/p>
“荒謬!”王允正在興頭上,又因郿塢分贓之事憋了一肚子火,此刻怒火全數(shù)傾瀉到蔡邕頭上,
“董卓乃國賊!哭國賊者,即為國賊!
昔漢武帝不殺司馬遷,致使謗書流于后世。今日豈可重蹈覆轍?
此等無父無君、不辨忠奸之人,留之何用?當(dāng)立斬于市,以儆效尤!”
“王公……”幾位老臣還要再勸。
“夠了!”王允斷然揮手,殺意已決。
殿內(nèi)一片死寂,蔡邕面如死灰,閉目待死。
就在這時,一個清冷的聲音響起:
“呵,”劉駿放下酒杯,身體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目光掃過王允那張因暴怒而扭曲的臉,又掠過地上閉目等死的蔡邕,嘴角勾起小小的弧度,
“董卓權(quán)傾朝野、屠戮公卿如屠豬狗之時,滿殿袞袞諸公,噤若寒蟬,俯首帖耳者比比皆是。若以此論國賊,豈不是滿殿皆是?
如今董卓已成一具腐尸,反揪著一個感念舊主、迂腐不堪的老書生喊打喊殺,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字字誅心,句句打臉。
滿殿文武,包括剛才為蔡邕求情的幾人,臉上都火辣辣的,不少人羞愧地低下頭。
是啊,若哭國賊就是國賊。那之前賠笑者,曲意奉承者,豈不全是亂黨?
眾大臣無不心中凜然,打死不能讓王允以此定罪,否則日后他豈不是想清算誰就能清算誰?
一時之間,求情者眾。
王允更是被這番話噎得臉色由紅轉(zhuǎn)青,由青轉(zhuǎn)紫,雖被氣得渾身發(fā)抖,卻一句反駁的話也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