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則招朋喚友,直接出發(fā):“快,收拾家伙,咱們去淮安!”
自此,通往淮安的各條道路上,背著工具、藥箱、書篋的身影絡繹不絕。
淮安,這塊新興的土地,第一次真正向天下才智之士,張開了懷抱。
這天,幾輛風塵仆仆的青布馬車,在夕陽的余暉中駛進淮安北門。
車隊停下,一個布衣老者率先下車。
他身形清瘦,面容矍鑠,目光溫和而深邃。
老者打量著這座傳聞中生機勃勃的城池。
只見城門口進出的商旅、匠人、推著新式耬車的農人,秩序井然,空氣中彌漫著忙碌而鮮活的氣息。
百姓眼中有光,這與其他地方大不相同。
“師父,這里似乎真的不一樣。”一個年輕弟子跟著下車,低聲說道。
老者正是游歷行醫(yī)至徐州,特意來此一觀的華佗。
他捋須頷首,眼中流露出贊許:
“懸匪首以立威,是為剛;造神器以活民,是為仁;設招賢館不拘一格,是為明。此地主事者,有能力,有仁心?!?/p>
當聽聞傳說中的神醫(yī)來訪,民政司吏員心跳都慢了半拍。
他們恭敬地將華佗一行引至侯府。
這舉止令華佗精神為之一震。
雖然他名聲在外,但在權貴眼中,他就是個看病的,禮遇有,但恭敬看重,那是半分也沒有。
更為難得的是,劉駿聞訊,竟親自迎出門來。
“華先生!駿久仰神醫(yī)大名。今日得見,實屬淮安之幸,萬民之福啊。”
劉駿執(zhí)禮甚恭,毫無架子。
華佗還禮,不卑不亢:
“山野之人,當不起侯爺如此盛贊。途經貴地,聽聞侯爺仁政,更設招賢館廣納百工醫(yī)者,特來一觀?!?/p>
廳中落座客套飲茶一會,眼見氣氛適宜,劉駿開門見山道:
“先生醫(yī)術,活人無數,可謂功德無量。駿有一請,萬望先生斟酌?!?/p>
“侯爺請講。”
“我欲在淮安設立醫(yī)學院,僅差一高人主事?!?/p>
“駿欲請先生為院正,傳授先生濟世活人之術。先生所需,淮安必全力供給。
如此,先生只需專注醫(yī)術,教書育人,著書立說,將先生畢生心血,傳于后世,澤被蒼生?!?/p>
劉駿目光灼灼,“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廣收門徒,開宗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