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駿的目光掃過工地。
幾個瘦弱的新來民夫,正吃力地挪動一塊巨大的條石,幾次無法正確落位,急得旁邊監(jiān)工的軍士呵斥著直接上手幫忙。
他眉頭微蹙,尚未開口,一直侍立在他身側的徐庶緩緩向前半步:
“主公,梁工曹所言極是。人力確為瓶頸?!?/p>
“廣陵初定,丁口薄冊尚未厘清,各地又大興土木,開荒筑城。早已四下無閑人。
加之淮安船匠不足,屬下以為,當行三策?!?/p>
劉駿側頭:“元直請講?!?/p>
“其一,糜竺商務司已打通江東商路,可高價從吳郡、會稽等地雇傭經(jīng)驗豐富的船匠、民夫,此輩熟諳水性工事,事半功倍。”
劉駿稍加思量,并不作聲:雇工雖好,但貴。
正如徐庶所言,眼下整個廣陵都在大興土木,錢從哪來?自然是從他兜里來?;窗哺皇歉唬赡筒蛔∷ㄥX如流水。
眼見主公沒表態(tài),徐庶輕笑,接著道:
“其二,工坊區(qū)新制一批滑輪吊臂、小型軌道推車,可大幅節(jié)省人力,宜速調撥至此?!?/p>
“嗯。”這次劉駿沒反對。
“其三,”徐庶看向工地邊緣那些笨拙的新民夫,
“可同意劉備所求,令周邊各郡縣青壯入淮安作工。設‘工分制’,按勞計酬,以工分核發(fā)足額口糧鹽布等物。
再設‘匠師’帶學徒,教習技藝,習熟者升等加酬。
如此,一可激其力,亦能速成可用之才。二,工分制可變相多出一倍財富,此主公親自所言,應當清楚?!?/p>
梁通聽得眼睛發(fā)亮,連連點頭:“妙!徐先生此策大善?!?/p>
劉駿暗討,莫非徐庶是他肚子里的蛔蟲?竟然能猜到他的意思,還是說人真能聰明到識人心肺?
元直之才,在統(tǒng)籌,更在洞悉人心、善用其力。
招外縣青壯,行工分換物之事,他僅吐露只言片語,徐庶便已會意,實在是讓人舒心。
開發(fā)廣陵之始,他就在琢磨怎么把一分錢當成兩份花。仔細想來,工分制無疑是個極妙的好主意。
只需在淮安勢力范圍之內,以工分代支百姓工錢,再實行工分換實物的制度。如此一來,就相當于憑空多出這一大部分現(xiàn)錢。
當然,這也是勢力范圍還小,控制起來相對容易才好操作。只不過,想要施行,至少需要一整套的完善體系。
正因為一時沒想明白如何運行這套體系,他才沒對外宣布,而是露了些口風給徐庶,想看看他有沒有辦法。
既然現(xiàn)在他當面說起,想必已經(jīng)有了定計。
劉駿剛點頭想要詢問細節(jié),眼角余光就捕捉到一絲異動。
碼頭下方,渾濁的江水中,一艘運送木料的小舢板緩緩靠向一處剛露出水面的樁基。
船頭一個穿著短衣的漢子,正彎腰去系纜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