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又道:“主公可挑選機靈可靠之人,扮作游方道人、說書先生、走街串巷的貨郎,于茶肆、市集、鄉(xiāng)間村落,似無意間悄然散播。
內(nèi)容不必編造,只需將當年慘狀,細致入微地道出即可。此后一傳十,十傳百,眾口鑠金,足矣?!?/p>
“不僅如此。”劉駿眼中閃過一抹壞笑,“我還有一計,可讓此事不僅限于徐州,而能天下皆知,且讓曹操有苦說不出,無法公然追究!”
徐庶好奇:“主公有何妙計?”
劉駿笑道:“計,便應在那《淮安俠客傳》上。我要讓曹操昔年在徐州的暴行,通過張小凡之口之眼,傳遍天下街巷閭里?!?/p>
《淮安俠客傳》乃是《淮安旬報》小說版塊上連載的長篇傳奇小說,作者署名為“淮上散人”(實則為劉駿提供核心劇情、人物設定與關鍵橋段,由麾下幾位文筆老練的文人潤色填充)。
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張小凡的亂世少年,家道中落,身負血仇,因緣際會得遇奇人,練就一身絕世武功,周旋于諸侯豪強之間,快意恩仇,又屢得江湖俠女、豪門千金傾心,財富權勢唾手可得的成長史詩。
此小說因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命運扣人心弦,奇遇艷遇不斷,主角代入感極強,早已風靡大江南北,擁有了無數(shù)狂熱擁躉。
事至今日,上至公卿貴族、深閨小姐,下至販夫走卒,無不每旬翹首期盼最新一期連載內(nèi)容。
就連日理萬機的曹操,在繁忙政務之余,也是其忠實讀者,常與郭嘉、荀彧等人討論劇情,猜測張小凡下一步的奇遇或情感歸宿。
小說原本設計的大結局,是張小凡歷經(jīng)磨難,看透世情,最終功成身退,與幾位紅顏知己歸隱山林幽谷,是個迎合大眾期待的圓滿收場。
但為了實施輿論計劃,劉駿毅然推翻了原定結局。
他親自操刀,重新設定了最終數(shù)回的大綱與關鍵情節(jié),硬將這部風行天下的通俗小說,化作了一柄直刺曹操“心臟”的利劍。
數(shù)日后,最新一期的《淮安旬報》,在萬眾期待中正式發(fā)行。
小說版塊,《淮安俠客傳》大結局赫然其上,標題悲愴——《俠骨埋荒,血染徐州》。
劇情急轉直下:反賊大軍曹姓將領為報私仇(文中僅暗示該將領是曹操),再次大舉入侵徐州。賊軍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再現(xiàn)當年曹操屠城慘狀。
百姓因此流離失所,哀鴻遍野。
已功成名就、準備歸隱的主角張小凡,雖已武功蓋世,但見百姓慘狀,毅然放棄個人安逸,投入以“仁德”著稱的淮安侯麾下,與趙云、陳到等將軍并肩作戰(zhàn),屢挫敵軍兵鋒。
在一次極其慘烈的阻擊戰(zhàn)中,為掩護大批百姓安全撤往廣陵,張小凡單槍匹馬斷后,陷入重重圍困。
他浴血奮戰(zhàn),長劍翻飛,連斬敵軍數(shù)十員知名將領(文中甚至點了幾個曹操麾下真實武將的姓),自身亦身被數(shù)十創(chuàng),鮮血染透戰(zhàn)袍,猶如血人,卻一步步頑強地殺至敵軍的帥旗之下。
敵軍將領在高臺上望見,驚駭欲逃。
張小凡奮起最后神力,手中長劍如驚鴻貫日,直取敵將咽喉。
那劍攜著無盡的悲憤與力量,卻在距敵將喉頭僅一寸之處,力竭而止,“當啷”一聲墜落在地。
張小凡油盡燈枯,怒目圓睜,望著敵將,轟然倒地。
趙云率白馬義從拼死沖陣,搶回他的遺體。
淮安侯劉駿聞訊,扶尸痛哭,下令以將軍之禮厚葬英雄,為其立廟祭祀,享四時香火,并妥善安置其那位已懷有遺腹子的妻子(小說中的一位重要紅顏)。
結局最后一頁,沒有任何作者贅言,只有一行淋漓的鮮血般的大字:
“曹賊不滅,徐州難安。凡我徐州子弟,皆當銘記此仇?!?/p>
這一結局,如同一顆投入滾油的火種,瞬間在讀者中引爆了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