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境內,鄭寶、張多等袁術潰兵流竄作亂,肆虐地方,你如何看?”
張遼略一思索,沉聲道:“鄭寶、張多,皆庸碌桀驁之輩,匹夫之勇耳。遣一上將,便可擒之?!?/p>
劉駿點頭:“若派你前去,需多少兵馬?”
張遼心中驀然一震,抬頭迎上劉駿的目光。這是考驗?還是……
他按下心緒,聲音沉穩(wěn)道:“無需大軍,僅精兵一千,副將數員足矣。一月之內,遼必為主公平定此亂,獻賊酋首級于帳下!”
劉駿臉上露出笑意:“好!文遠既有信心,此事便全權交由你負責?!?/p>
帳內眾將目光霎時聚焦于張遼身上。
張遼深吸一口氣,豁然起身,抱拳朗聲:“遼,領命!”
劉駿又看向一旁的陳宮:“公臺,你主政東海、瑯琊,此次正好與文遠同行。需動用刀兵之時,你可臨機決斷,直接下令!”
“喏?!标悓m拱手領命。
數日后,張遼護送陳宮等文吏至東海。休整一日,立即引軍剿匪。
東??み吘?,山巒疊嶂。
一股約三百人的潰兵占住險要山頭,立寨為王。頭領鄭寶、張多,兇悍狡詐,屢屢下山劫掠村落,無惡不作。
張遼率一千步卒至此,只見山道崎嶇,林木茂密,地勢險峻。
副將見此,提議道:“將軍,賊寇據險而守,強攻只怕傷亡甚大??煞穹呕馃?,逼其出逃,我軍再于山下設伏?”
張遼當即否決:“不可!主公有嚴令,不得擾民,更不得毀林。山林乃百姓生計所系,豈能付之一炬?再者,火勢若起,難以控制,必釀成大禍?!?/p>
大軍抵達寨下,圍而不攻。
張遼一邊勘察地形,一邊派精干斥候混入周邊村落打聽賊人虛實,并封鎖了所有下山的大道。
不到三日,他便拿到了想要的情報:山寨被圍,雖糧草充足,但缺水,依賴山腰一處隱蔽的泉眼每日運水;且匪首鄭寶、張多二人,因分贓不均,素有嫌隙。
副將大喜:“將軍,我軍占據水源,賊寇必亂,到時強攻,可一鼓而下!”
張遼搖頭,成竹在胸,笑道:“不必強攻。此戰(zhàn)攻寨為下,攻心為上。
傳令下去:第一,于山下水源處立寨,每日我軍取水炊飯,務必讓炊煙與水流聲傳至山上;
第二,欺瞞拿獲的幾名賊兵,讓他們找到機會逃回山上,但要讓他們知道山下大軍壓境,兵強糧足,且讓他們聽到‘張頭領已密投官兵,欲獻鄭寶首級’之閑言碎語;
第三,每日夜間,派小隊人馬于不同方位擂鼓佯攻,疲擾敵軍,令其不得安眠?!?/p>
此三策一出,效果立竿見影。
山上賊寇本就施行飲水配給,眼見山下官兵“肆意”用水吃食,而已方將徹底斷水,軍心開始浮動。
“被逃回”的賊兵哭訴遭遇,更渲染了張遼的可怕。而“內斗投敵”的謠言,令鄭寶與張多之間互不信任,疑神疑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