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再難騙他銀兩了。一人惋惜道。
王仁瞇起眼睛:誰說沒機會?不一起吃飯,照樣能讓他掏銀子。
大哥此話怎講?眾人紛紛湊近詢問。
“不明白嗎?若與他同桌共食,旁人定會將我們視作同伙,同為異端學說的宣揚者,與整個文官集團為敵,仕途之路便徹底斷絕。但若不與他共餐,不就撇清關系了?”
“可兄長,不與他共食,又如何謀取他的錢財?難道要開口借?他怎會輕易應允?”
“誰說讓他借給我們?恰恰相反,是我們借給他?!?/p>
“兄長莫非昏了頭?為何要借錢給他?”
“正是啊大哥,咱們不是要算計他的銀兩嗎?怎么反倒要借他錢?”
“借錢正是算計他的手段。你們且放心,屆時立下字據,只要他肯借,我保你們至少翻倍獲利。”
“此話當真?”
“大哥,此事聽著實在蹊蹺,恐怕不妥吧?”
“你們覺得不妥,是因為不了解賈顏此人。實話告訴你們,他已聽信他人之言,立志要做個仗義疏財之人。他雖不會直接贈銀與我們,卻定會慷慨解囊助他人。你們想想,當他散盡家財后,會不會開口借貸?”
說到此處,王仁已是胸有成竹。
“先前邀他用膳,本是想給他個仗義疏財的機會。如今既不能同席,就只能設法讓他把錢散給旁人?!?/p>
“待他囊空如洗時,我們便出借銀兩,但要他立下字據——若無力償還,便用名下木材抵債?!?/p>
“而且要以三倍、五倍的價值折算?!?/p>
“你們或許不知,這小子手中珍稀木材價值近兩萬兩白銀?!?/p>
“只要誘他多借幾千兩,便能將他所有木材收入囊中。”
“屆時轉手一賣,每人至少能賺兩三倍利潤?!?/p>
“諸位兄弟意下如何?”
這等好事豈有拒絕之理?眾人當即紛紛應允。
待眾人達成一致,王仁又道:
“既然要帶諸位發(fā)財,單靠借貸還不夠。方才說過,這小子現在立志要扶危濟困?!?/p>
“我們這些富家子弟,他斷不會接濟,因此他只能去幫助貧民乞丐?!?/p>
“與其讓他把錢散給不相干的人,不如讓他資助我們安排的人手?!?/p>
“我提議召集人手,或雇些乞丐流民,或讓我們的人假扮貧民向他討要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