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想也有道理,便時常留意。前些日子恰逢老農(nóng)來賣貨,就順道打聽了消息。
聽聞城外有莊子出售,我們便又添置了一處。
這些事都是依著她的意思辦的,怎就成了給賈家抹黑?
賈珍一時語塞。
席間眾人面面相覷。
旁聽的賓客們個個瞠目結(jié)舌。
眾人皆知此子素來從善如流。
當(dāng)年其姨娘在世時,對姨娘言聽計(jì)從,從不惹是生非。
姨娘過世后,他又聽從勸告,主動搬離府邸。
自立門戶后更是廣納諫言,不僅聽從伯父、族長教誨,連下人的建議也虛心接受。
前些時日還聽聞他采納外人意見,甚至聽從王家人勸誡。
可任誰也沒料到,如今娶了妻室,竟又對夫人百依百順。
這小子怎就這般善于納諫?
良久,賈珍才緩過神來。
此刻他真切地意識到:
當(dāng)初無論選誰,或許都比這小子強(qiáng)些。
即便是選他那不成器的兒子賈蓉,只要自己發(fā)話,諒他也不敢碰秦可卿一根手指。
賈家其他人更不敢違逆自己的命令。
唯獨(dú)眼前這人,雖也聽自己勸告,卻同樣會采納他人意見。
即便自己勒令他不許接近秦可卿,可若秦可卿或其父有所要求,他又豈會不從?
此刻,賈珍腸子都悔青了。
為何當(dāng)初就沒看透這層關(guān)節(jié)?
所幸,所幸已經(jīng)著手布局。
所幸這小子即將離京赴沿海剿倭。
屆時讓他有去無回,一切難題自可迎刃而解。
況且名單已呈遞上去,想必不日就會定奪。
這小子若識相應(yīng)允便罷,倘若抗命不從,那便是大逆不道的欺君之罪。
到時砍他腦袋都算從輕發(fā)落。
思及此處,賈珍深吸一口氣,假意贊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