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十月
山口一戰(zhàn)的勝利,像一塊投入死水的石頭,在西山周邊的山民村落中激起了不小的漣漪。一支兇悍的潰兵被“西山別院”的人輕易擊潰,自身毫發(fā)無傷的消息,伴隨著幸存潰兵驚恐的描述,悄然傳開。
這帶來的最直接變化,便是原本對別院敬而遠之的山民,態(tài)度開始松動。起初只是幾個膽大的獵戶,會在靠近別院的地界放下些山雞、野兔,換一點他們急需的鹽巴。趙勝按照林楓的吩咐,交易時頗為公道,有時甚至?xí)嘟o一撮鹽,或是一小卷麻布。
漸漸地,前來交易的人多了起來,帶來的東西也不再僅限于獵物,還有一些山里采集的草藥、干果。林楓讓陳文淵負責(zé)此事,他識文斷字,為人又顯敦厚,更容易取得這些樸實山民的信任。
這一日,一個名叫周老根的老獵戶,在換完鹽后,并未像往常一樣立即離開,而是搓著手,顯得有些猶豫。
“周老爹,可是還有什么事?”陳文淵和氣地問道。
周老根看了看左右,壓低聲音:“陳先生,俺……俺們周家坳,前日也來了一伙潰兵,人不多,十幾個,但兇得很,搶了糧食,還打傷了人……俺們坳里都是老實巴交的莊戶人,沒個主心骨,這往后……”
陳文淵心中一動,安撫道:“老爹別急,此事我需稟報東家?!?/p>
林楓在別院正廳接待了周老根。聽完老獵戶帶著哭腔的敘述,他沉默片刻,問道:“周家坳現(xiàn)在情況如何?有多少戶人家?青壯幾何?”
“回……回東家話,”周老根有些拘謹,“坳里原本有二十來戶,逃難走了幾家,還剩十六戶,男女老幼加起來不到八十口。青壯……能拿得起鋤頭的,大概有二十來個?!?/p>
“你們可愿意遷來西山附近?”林楓直接拋出了橄欖枝,“我可以劃出一片坡地給你們搭建屋舍,提供初期的糧種,并保護你們的安全。作為交換,農(nóng)閑時,青壯需聽從調(diào)遣,參與修筑工事、巡邏等勞役。婦孺則需協(xié)助別院做些縫補、晾曬等雜事?!?/p>
周老根愣住了,他沒想到這位年輕的東家如此干脆。他嚅囁著:“這……這是天大的好事,可是……俺們坳里人怕是不敢……”
“無妨?!绷謼骼斫馑麄兊念檻],“你們可以分批過來看看。先派幾個青壯,跟著我們的人一起巡邏,親眼看看這西山別院是不是安生立命之所。覺得可行,再搬不遲?!?/p>
周老根千恩萬謝地走了。
幾天后,周家坳果然派來了五個面帶菜色、眼神中帶著忐忑的年輕后生。趙勝親自帶著他們,參與了為期三天的外圍巡邏和一道簡易柵欄的修建工作。
這三天里,他們看到了別院井然有序的秩序,看到了趙勝小隊精良的裝備(雖然燧發(fā)槍被刻意隱藏,但強弩和統(tǒng)一的腰刀已足夠震撼),更吃到了三天飽飯,甚至還每人得到了一件厚實的舊棉衣。
當(dāng)這五個后生回到周家坳,將所見所聞一形容,整個坳子都沸騰了。在這朝不保夕的亂世,一個安全、能吃飽飯的地方,吸引力是致命的。
不出林楓所料,周家坳十六戶人家,除了兩戶實在故土難離,其余十四戶,在周老根的帶領(lǐng)下,扶老攜幼,帶著微薄的家當(dāng),全部遷到了西山別院東南側(cè)一片向陽的坡地上。林楓信守承諾,提供了木材和工具,幫助他們搭建起簡易的屋舍,并借給了他們度過春荒的糧食。
這近七十口人的加入,讓西山別院的人口幾乎翻了一倍,瞬間充滿了生氣。更重要的是,這二十來個山民青壯,熟悉本地山林,吃苦耐勞,是極好的勞力和輔助兵源。婦孺?zhèn)儎t很快融入了別院的后勤體系,紡線、織布、縫補、照料菜園,大大減輕了核心人員的負擔(dān)。
林楓將這批新附人口單獨編為“屯墾營”,由周老根擔(dān)任管事,負責(zé)日常管理和農(nóng)事,同時由趙勝派人對其進行基礎(chǔ)的軍事訓(xùn)練和紀律約束。
人口暴增也帶來了新的壓力。
首先是糧食消耗加快,別院的存糧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其次是管理難度的增加,山民自由散漫慣了,與別院原有的軍事化管理制度時有摩擦。
“東家,我們的糧食,就算加上新開墾的坡地明年可能的收成,最多也只能支撐到明年夏天,這還不算可能繼續(xù)吸納的人口?!标愇臏Y拿著新統(tǒng)計的賬冊,憂心忡忡地匯報。
林楓看著窗外坡地上忙碌的景象,以及遠處瀑布下正在搭建的、規(guī)模更大的水輪框架,緩緩道:“糧食問題,光靠節(jié)流不行,必須開源。我們的‘隱龍川’,該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了?!?/p>
他心中已有一個計劃。利用即將建成的新水輪,他可以嘗試進行水力驅(qū)動的石磨、脫粒,甚至……嘗試制造一些這個時代還未出現(xiàn),卻能極大提升生產(chǎn)力的農(nóng)具。同時,他也將目光投向了西山深處,那里或許藏著未被發(fā)現(xiàn)的資源。
西山別院,不再僅僅是一個避難所,它正在林楓的引導(dǎo)下,朝著一個自給自足、具備一定防御和擴張能力的微型勢力悄然轉(zhuǎn)變。根基,正在這亂世的土壤中,一點點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