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口集回來,鐵匠鋪的氣氛明顯變得緊張起來。王鐵柱不再多話,只是沉默地揮舞著鐵錘,將一塊塊鐵料鍛打得火星四濺,仿佛要將內(nèi)心的不安都砸進鐵器里。林楓則變得更加忙碌。
他深知,劉老四背后的勢力絕不會善罷甘休。下一次來的,恐怕就不是言語威脅,而是真刀真槍的硬仗了。時間,變得前所未有的緊迫。
第一件事,是升級武備。拳刃適合近身偷襲,但若對方人多勢眾,或者持有長兵器,劣勢就很明顯。林楓需要一種能進行中距離對抗、且具備一定威懾力的武器。
他的選擇是——弩。
并非軍隊制式的強弩,那太復雜,林楓需要的是結(jié)構(gòu)相對簡單、便于隱藏和快速射擊的:手弩。這個決定讓王鐵柱既興奮又忐忑。
"弩機是核心。"林楓用木炭在平整的木板上畫出精細的圖紙,"特別是這個牙,要卡住弩弦;懸刀就是扳機,兩者咬合必須分毫不差。"
打造過程從選料開始。林楓否決了王鐵柱直接用熟鐵打造的想法,堅持要用更好的鋼材。"弩機受力極大,普通鐵料容易崩裂。"他們?nèi)〕稣洳氐囊粔K百煉鋼,這是王鐵柱壓箱底的寶貝。
鍛造在極度專注中進行。王鐵柱負責掌控火候和鍛打,林楓則在一旁用自制的卡尺不斷測量。每一個零件都要反復回火、淬火:
-
"牙"的頭部需要極高的硬度,淬火時只淬尖端;
-
"懸刀"需要足夠的韌性,淬火后必須回火處理;
-
"鉤心"這個連接部件最為復雜,需要在方寸之間開出精準的卡槽。
失敗了三次。第一次是"牙"的硬度不夠,試射時直接被弩弦崩斷;第二次是"懸刀"過脆,扳動時斷裂;第三次是整個弩機的配合間隙過大,無法可靠擊發(fā)。
直到第四遍,王鐵柱改用了新的熱處理方法:先將零件燒至亮紅色,快速放入準備好的動物油脂中淬火,再回火至淡黃色。這樣處理后的零件,硬度和韌性達到了完美的平衡。
弩機的裝配更是考驗耐心。林楓用磨石一點點修整每個接觸面,直到所有零件能夠順滑咬合。"咯噠"一聲,當懸刀扣動,牙部精準地釋放模擬弩弦時,圍觀的眾人都屏住了呼吸。
與此同時,弩臂的選材也在進行。他們試驗了桑木、榆木,甚至嘗試了竹片復合結(jié)構(gòu)。最后選定了后山一棵老榆木,木質(zhì)堅韌而有彈性。王鐵柱按照林楓的要求,將木材削成流線型,中間厚,兩端漸薄,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材料的彈性勢能。
弩弦的制作則動用了所有人的智慧。陳文淵貢獻出珍藏的幾股生絲,狗娃和石頭被派去收集最堅韌的苧麻。林楓指導他們將麻絲、生絲和煮軟的牛筋按照特定比例絞合,再涂上蜂蠟防水。制成的復合弓弦既堅韌又富有彈性。
當所有部件組裝完成時,一把精致而致命的手弩呈現(xiàn)在眾人面前。林楓在鋪子后的空地上試射。他裝上削尖的硬木箭,扣動懸刀,"嗖"的一聲,弩箭精準地釘在三十步外的木靶上,箭尾還在微微顫動。
"有效射程五十步,三十步內(nèi)能穿透皮甲。"林楓檢查著箭矢的入木深度,滿意地點點頭。
王鐵柱試射之后,更是愛不釋手:"有了這玩意兒,心里踏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