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楓沉思片刻:"立即停止使用本地煤,改用大同煤。"
"可大同煤價比本地煤貴三倍!"
"人命比銀子重要。"林楓斬釘截鐵,"另外,讓工學府成立安全監(jiān)察司,所有工坊必須通過安全考核才能投產(chǎn)。"
這場事故讓林楓意識到,工業(yè)化不能只追求速度。他下令放緩擴張步伐,重點完善管理制度。
十月,一本名為《工學綱要》的書籍悄然問世。這本書用淺白的語言闡述了標準化生產(chǎn)、質(zhì)量管理、安全生產(chǎn)等概念,很快就在各地工坊流傳開來。
更令人意外的是,江南不少世族也開始偷偷研究這本書。
"老爺,西山產(chǎn)的布匹比咱們的便宜一半,再這樣下去。。。。。。"蘇州沈家的管家憂心忡忡地匯報。
沈榮看著手中的《工學綱要》,長嘆一聲:"或許。。。我們真的錯了。"
十一月,轉(zhuǎn)機出現(xiàn)。
來自呂宋的商船帶來一個消息:西班牙人愿意用優(yōu)質(zhì)煤炭交換大明的絲綢和瓷器。
"機會來了!"林楓立即召集商隊,"我們要建立自己的海上貿(mào)易線。"
但海路早已被鄭芝龍壟斷,這個大海商與江南世族關(guān)系密切,絕不會坐視西山插手。
"侯爺,要不要派兵。。。。。。"趙勝建議。
"不,"林楓搖頭,"讓我們用生意人的方式解決。"
十二月,一支懸掛西山旗幟的船隊悄然出海。令人驚訝的是,這支船隊裝備了新式的六分儀和航海鐘,還帶著最新繪制的海圖。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船隊總管居然是鄭芝龍的堂弟鄭彩。這個不得志的海商子弟,被西山的新式航海技術(shù)所吸引,毅然投奔。
"侯爺,給我三年時間,我一定開辟出新的航線。"鄭彩出發(fā)前立下軍令狀。
隆冬時節(jié),從江南傳來好消息:在徐爾默的努力下,蘇州格物學堂正式獲準成立。更讓人振奮的是,松江府的棉紡工坊開始主動要求學習西山的標準化生產(chǎn)。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林楓在給徐爾默的回信中寫道,"但要記住,變革不是要摧毀舊世界,而是要建設(shè)新世界。"
除夕夜,西山鎮(zhèn)張燈結(jié)彩。在辭舊迎新的爆竹聲中,工學府的最新成果——一臺改進型蒸汽機正式投產(chǎn)。這臺機器熱效率提高了三成,將帶動更多的機床。
而在遙遠的馬尼拉,鄭彩的船隊成功靠岸。他用帶來的新式布匹和老式火器,換回了西山急需的優(yōu)質(zhì)煤炭和橡膠。
當新年的第一縷陽光照在西山鎮(zhèn)的煙囪上時,這個正在經(jīng)歷深刻變革的國度,已經(jīng)悄然改變了模樣。
江南的暗流仍在涌動,但新思想的種子已經(jīng)生根發(fā)芽。在接下來的春天里,它們將破土而出,迎接屬于這個時代的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