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四年,正月十五,元宵。
西山鎮(zhèn)的第二個新年在一片安定祥和中步入尾聲。與月前春節(jié)的家常溫馨不同,元宵佳節(jié)被林楓賦予了新的意義——一場屬于全體西山建設者的慶典,一次對過去一年成果的檢閱,更是向未來吹響的號角。
沒有傳統的燈謎詩會,西山鎮(zhèn)的中心廣場上,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格物元夕會”。
廣場一側,那臺立下赫赫功勞的“鎮(zhèn)北一號”火炮被擦拭得锃亮,如同鋼鐵巨獸般蹲伏著,引得民眾遠遠圍觀,既敬畏又自豪。旁邊陳列著最新式的燧發(fā)槍、可拆解的弩機、甚至還有一臺小型蒸汽機的模型,由格物院的學員在一旁大聲講解著工作原理。這不再是神秘的“妖器”,而是守護他們安寧的“神器”。
更引人注目的是,一段長約十丈、鋪設好的標準鐵軌和一臺微縮的蒸汽機車模型在現場演示。當模型機車“嗚”地一聲噴出白汽,拉著幾個小車廂在鐵軌上穩(wěn)穩(wěn)跑起來時,圍觀的人群爆發(fā)出了雷鳴般的歡呼。許多老人激動得抹著眼淚,他們活了一輩子,從未想過能親眼見到“鐵馬”自己奔跑。
林楓站在臨時搭建的主席臺上,看著臺下那一張張被希望和自信點亮的臉龐。他沒有發(fā)表長篇大論的講話,只是舉起擴音鐵皮喇叭,高聲問道:“這鐵馬,好不好?”
“好?。 鄙胶艉[般的回應。
“這好日子,要不要守???”
“要?。 ?/p>
“跟著我,向前奔,敢不敢?”
“敢!敢!敢!”
簡單的問答,卻將所有人的心氣提到了頂峰。這一刻,技術與武力不再冰冷,它們與每個人的生活和未來緊密相連。
元宵的燈火尚未熄滅,西山鎮(zhèn)的“神經中樞”——電報總機房內,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
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和調試,第一條正式電報線路——西山鎮(zhèn)至河口集前線哨站線路,宣告建成!
總機房內燈火通明,林楓率領所有核心成員親臨。年輕的報務員深吸一口氣,在所有人的注視下,按照“知微”優(yōu)化的莫爾斯電碼表,沉穩(wěn)地按動電鍵,向二十五里外的河口集發(fā)出了第一條正式訊息:
【西山呼叫河口集。線路測試。請回復當前情況及天氣?!?/p>
滴答、滴答……富有節(jié)奏的電鍵聲在寂靜的房間里格外清晰,仿佛敲擊在每個人的心上。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眾人屏息凝神。
突然,接收端的電鈴清脆地響了起來!紙帶開始緩緩移動,記錄筆在上面劃下了一連串的符號。
負責譯電的學員眼睛緊緊盯著紙帶,手指飛快地對照碼表,他的聲音因激動而顫抖:
“譯…譯出來了!河口集回復:【線路暢通。河口集一切正常。天氣晴,微風?!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