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除了瑰麗的奇景及其本身的無垠外,尚有一最為本質的特點——絕對的寂靜。真空的特性決定了在這片空間之中無論誕生了多少精彩的演繹,都注定是一出默劇。只不過當誕生于行星內的智慧生物乘坐著鋼鐵之舟來到這片星海之時,固執(zhí)的試圖模仿母星環(huán)境的他們便注定無法再徹底的享受屬于宇宙的這份寧靜了。
蘇拉科號主機庫。
“火力組!注意6點鐘方向??!它們來了?。?!”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啊啊啊啊我的胳膊?。?!”
“快來人把他拉到后面去!”
平時燈火通明、秩序井然的作業(yè)場面早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地獄般的殺戮戰(zhàn)場。即使降溫系統(tǒng)全力運轉,UA571-c型自動哨戒炮塔在持續(xù)的長時間開火中槍管也變得通紅,作為擁有自主識別系統(tǒng)與精密傳感器的自動防御系統(tǒng),它通常不會在同一個目標被摧毀后浪費更多彈藥,持續(xù)射擊的原因只有兩個:傳感器判定目標沒被摧毀,或者是目標太多——此時的狀況顯然屬于后者。
這樣區(qū)區(qū)6門自動炮塔組成的第一道防線便幾乎覆蓋了整個機庫的位置,位于其身后,由陸戰(zhàn)隊員組成的一個個火力小組則負責看住它們照顧不到的死角。
在士兵肩燈及武器噴吐出的火舌光焰的映照下,依稀可以看到成群結隊起伏的生物嘶吼著爬滿了四周的艙壁與管道的縫隙,它們躲避著彈雨、發(fā)出淅淅索索的怪響,靈活卻堅定地沖擊著陸戰(zhàn)隊員的防線。
是的,絲芙蘭號的陸戰(zhàn)隊員們在進入這艘失聯(lián)已久的友艦之前便已經(jīng)做好了交戰(zhàn)的準備,無論是狡猾的星際海盜還是Upp的游擊隊,這些驕兵悍將都有信心給予任何膽敢挑戰(zhàn)殖民地陸戰(zhàn)隊霸權的混蛋迎頭痛擊,但他們卻沒有料到,此時的蘇拉科早已成為了一個為他們精心準備的封閉獵場。
襲擊是突然發(fā)生的,先頭部隊“犀牛2-3”、包括隨后增援的“犀牛2-1”均傷亡慘重,好不容易在后續(xù)部隊的支援下才勉強守住了機庫,作為撤離與轉送傷員的臨時登陸場。絲芙蘭號方面已下決心,只待取得蘇拉科號的航行記錄,便立刻撤離,屆時無論是對其進行全面的清剿行動或是繼續(xù)封鎖,甚至是直接摧毀蘇拉科號,都能夠重新掌握主動權。
但此時,正面戰(zhàn)場之外,奉命取回航行記錄,被克魯茲上校寄予厚望的E排,也是險象環(huán)生。
在繞道前往艦橋的過程中,E排同樣遭到了襲擊,這種四足爬行、如同“大狗”一樣的未知外星生物致命而敏捷,它們依托遍布全艦的管道,躲在暗處用他們的口器、利爪與尾刺伏擊陸戰(zhàn)隊員。它們漆黑而堅硬的外骨骼足以抵擋輕武器的射擊,盡管在脈沖槍強大的持續(xù)火力下正面對決它們依然會被殺死,但那噴灑而出的高濃度酸血也能對來不及拉開距離的陸戰(zhàn)隊員造成恐怖的二次殺傷。待路程行進到一半時,溫特的排竟已減員多達三分之一了。
在闖入一處已經(jīng)成為疑似外星生物孵化室的艙室,解決了這里的怪物和那些一看就十分危險的怪蛋后,救下了一位屬于“犀牛2-3”先遣隊的幸存者,二等兵凱斯。在凱斯口中,溫特得知了“犀牛2-3”的陸戰(zhàn)隊員們可能已經(jīng)全軍覆沒之后,意識到事態(tài)很可能超出了控制,準備立即上報克魯茲上校并建議放棄取得航行記錄,立刻組織撤離。
但凱斯卻告訴溫特,在他的小隊遇襲前曾通過蘇拉科號的終端機獲得了前往艦橋航行控制室的就近路線,因為蘇拉科號作為早期的第一批康尼斯托加級星艦,仍保有一些升級前老舊的工程通道,從那里直接前往航行控制室僅需十分鐘時間,凱斯希望能夠繼續(xù)完成任務。
在經(jīng)過短暫爭執(zhí)后,溫特還是決定接受凱斯的計劃,他一邊向絲芙蘭號報告情況,一邊親自挑選了一個小隊跟隨自己與凱斯前往航行控制室,剩下的部隊則奉命開始向機庫陣地方向攻擊前進,爭取與大部隊匯合,減輕他們的壓力。
一路上,溫特再次顯現(xiàn)出他那強大的單兵戰(zhàn)斗力以及在高壓下出色的領導能力,在他率領下,小隊連續(xù)擊退了外星生物數(shù)波攻擊,并在一個醫(yī)療室中找到了昏迷在此并蘇醒的二等兵貝拉??死锷@位性格和她的身材一樣火爆的女兵抱怨自己蘇醒后臉上趴了一只“像蜘蛛一樣的大蟲子”,但在利用手頭的醫(yī)療儀器進行短暫檢測后卻并沒發(fā)現(xiàn)什么異樣,于是在短暫休整之后,溫特便再次率隊出發(fā),這次,小隊再沒有遇到什么敵人,終于順利抵達航行控制室,取得了裝有蘇拉科號航行記錄的黑匣子。
而正當溫特小隊再度奮力殺向撤離點所在的位置時,一艘外形如滾筒、沒有任何標記的飛船正默默躲藏在距離蘇拉科號不遠的隕石帶中,幾艘小型運輸船從它身上脫落,并開始向蘇拉科號未被對接的另一側駛去。
低可視度的涂裝與代表著“維蘭德”最高科技結晶的隱形技術足以讓它們放心在一艘陸戰(zhàn)隊戰(zhàn)艦的眼皮底下活動,神不知鬼不覺的登上他們的目標——只是,與此同時,在一顆漫無目按照它既定軌道運行的小小隕石之后,一個長著數(shù)對大小不一的昆蟲狀復眼的扁圓金屬腦袋慢慢探出,它那其中一顆復眼轉動伸長,對著那艘潛伏飛船的方向,攝出它那標志性的紅色光芒。
這是一架“蝮蛇”探測機器人,這種阿基拉德工業(yè)的產品歷經(jīng)共和國、銀河帝國、再到第一秩序,歷久彌新,是被廣泛使用的隱蔽式探測機器人,曾經(jīng)它的發(fā)明者寄希望于用它實現(xiàn)行星探測,但最后令其收到青睞的還是在情報偵察與收集方面的突出能力。
現(xiàn)在,這架探測機器人利用它下身的五根多功能機械臂牢牢抓住隕石的背面,隱藏著身形跟隨隕石運動,就在隕石軌道略過飛船的最近交匯點時,它輕輕一躍,便松開了它的偽裝,縮成一團朝飛船飄去。不多時,在靠近船體的時候,它輕輕調整著姿態(tài),伸出機械臂,牢牢將自己掛在船體的縫隙之中。
它的集成機器人大腦敏銳的偵測到腳下這艘船內有大量的艦內加密通訊,隨即機器人的分析計算機便開始試圖破解,這艘船艦搭載了高度自動化的人工智能計算機,但是沒想到的是其網(wǎng)絡防火墻竟如此原始,僅憑借其搭載的基礎攻擊程序便輕易駭入了艦載系統(tǒng)網(wǎng)絡。當然,作為二級機器人,它有限的人工智能大腦無法產生驚訝的情緒,它只是按照既定程序所設定的那般,一邊默默汲取著情報,一邊通過S波訊號向未知的方位發(fā)送出一整段加密的代碼,將它的收獲忠實地傳回母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