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震動,是一個陌生號碼。
我猜大概是林晚晴或者顧言換號打來的。
我沒有接。
過了一會兒,一條短信跳了出來,來自那個陌生號碼:
“沈深!你瘋了嗎?開除我?暫停合作?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公司會亂套的!立刻收回成命,我們可以坐下來談!”
是林晚晴。
我直接刪除了短信,沒有回復。
過了一會兒,又一條短信進來,這次是顧言的語氣:
“阿深,沖動解決不了問題。我和晚晴都是為了公司好。你這樣做,只會讓親者痛,仇者快。收回決定,我們三個需要冷靜地溝通一次?!?/p>
“親者?”
我低聲自語,嘴角扯出一個諷刺的弧度。
誰是我的親者?
是那個在我妻子口中比我“成熟”的表哥,還是那個在我母親病床前忙著給別的男人送補品的妻子?
我沒有理會,將這兩個號碼也拉黑了。
06
接下來的幾天,公司果然陷入了預料中的混亂。
林晚晴被開除和與顧言方面合作暫停的消息,像一顆炸彈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滔天巨浪。
各種流言蜚語在公司內部瘋傳,有同情我的,有幸災樂禍的,也有擔心公司前景的。
支持林晚晴和顧言的一些老員工,尤其是當初顧言介紹進來的人,情緒激動,甚至有人跑到我辦公室來質問。
我態(tài)度強硬,明確表示這是最終決定,無法接受者可以自行離開。
同時,我也沒閑著,馬不停蹄地約見各路股東和重要客戶。我拿著重新梳理過的公司數(shù)據(jù)、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
一份我私下收集的、關于顧言利用職務之便,在一些合作項目中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嫌疑的初步證據(jù)。
我沒有直接指控,只是模糊地暗示“之前的部分合作決策可能受到了一些非商業(yè)因素的干擾,為了公司長遠健康,必須進行整頓”。
利益面前,很多人選擇了觀望,或者轉向支持我。
畢竟,我才是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和最大股東。林晚晴和顧言再有能力,也只是管理者之一。
當“情感丑聞”與“潛在利益風險”結合在一起時,足夠讓一些理性至上的商業(yè)伙伴重新站隊。
在這過程中,我收到了母親發(fā)來的短信,只有短短一句話:
“兒子,無論你做什么,媽都支持你?!?/p>
父親也打來電話,聲音沉穩(wěn):
“公司是你的心血,該硬氣的時候就要硬氣,家里有我和你媽,不用擔心?!?/p>
家人的支持,成了我此刻最重要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