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張波是怎么想到去綁架楊四郎的媳婦,敲詐一筆巨款的?
張波在城東小旅店蟄伏的那幾天,滿腦子都在琢磨,怎么樣才能盡快弄到點錢,趕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呢?
他最開始想的是回百貨大樓再訛上一筆,只是,這個念頭剛一冒出來,很快就被自己否決了,還干老本行,太危險,也撈不到多少錢。
他估摸著,眼下的百貨大樓那邊,指不定哪個人就是金澤株、崔浩或者楊四郎的眼線,他怎么都不敢輕易露面。
但是,他又不能坐以待斃。
就在他冥思苦想、毫無頭緒的時候,一個法制節(jié)目給了他巨大的啟發(fā)。
這事兒諷刺不諷刺?一個本應(yīng)弘揚法治、勸人向善的法制節(jié)目,竟促使張波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那天的節(jié)目講的是綁架,本意是告誡電視機前的觀眾,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大家還是踏踏實實做人、本本分分干事。
可就是這么一個積極向上、勸人走正道的節(jié)目,卻給老痞子張波帶來了犯事的靈感。
當(dāng)然,綁架這事兒非同小可,張波并沒有說干就干,而是在房間里權(quán)衡了一天的利弊。
他不敢上街溜達,只能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瞎琢磨。
要說,那時候的張波,和日后大部分女主播的情況差不多,都是見光死,見不得光。
那些女主播在線上靠著美顏濾鏡等等功能,顯得各領(lǐng)風(fēng)騷,可是,如果線下一見面,立馬露了餡。
張波清楚干綁票這事兒,僅憑他和小勇肯定干不成,于是,想來想去,又找了個之前跟著他的小混子,這小子姓王,叫王勤。
正是這個王勤,后面還會有不少關(guān)于他的故事,所以先在這兒提一嘴。
王勤剛二十出頭,論年紀(jì)比小勇還小。
之前就說過,張波混社會時手底下有一票小兄弟,多數(shù)都是未成年或剛成年。
這樣的孩子有兩個特點,一是好養(yǎng)活,給點錢就能為你賣命,下手也狠;二是忠心,你對他好,他就玩命的擁護你當(dāng)大哥。
王勤之所以會被張波看中,是因為他和那些打架不要命的孩子不一樣,這小子打架不僅要命,而且只要別人的命。平時小活小事的,他不會找王勤。眼下要干的事兒太特殊,需要王勤這樣膽大、為了錢可以要人命,而且下手夠狠。
打定主意,他撥通了王勤的電話,直接開門見山道:“小勤啊,哎呀,有日子沒見了,張哥給你打電話,說的是掙錢的事兒。。。。。。”
王勤也沒跟張波多客套,連問張哥“哪兒不舒服”、“這兩天怎么樣了”、“最近干什么去了”這些場面話都沒有,也直奔主題:“哈哈,老大,能掙錢就行,你說吧,掙多少?”
“這次,確實能苦到大錢,但是這活兒啊,膽兒小的人干不了。正所謂撐死膽兒大的,餓死膽兒小的,小勤,你行嗎?”
張波還臨時起意,來了個激將法,故意問了句“你行嗎?”
王勤可不吃這套,直接回懟:“切,張哥,你又不是不了解我,是不是?你只要把錢給到位了,你別說弄死個人什么的,分尸我都敢干,只要錢到位,有什么不敢的,我操?。?!”
“真行啊,你小子,不過先說好了,誰要是被抓住了,誰自己認(rèn)倒霉,都得自己扛著。。。。。。進去之后不能胡亂咬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