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國長公主原名不可考,但流傳到后世的名字,叫朱翊瑤,據(jù)說是明武帝登基后親自為其取的名字。
從名字就能看出,明武帝對這個妹妹有著很大的好感與期望,翊,輔佐也,瑤,美玉也。
不管是將朱翊瑤比作美玉,還是將她比作自己的左膀右臂,單從名字,便能看出明武帝在當時,便起了培養(yǎng)這個妹妹的心。
這也為鎮(zhèn)國長公主之后多次監(jiān)國理事做了鋪墊。
事實上,鎮(zhèn)國長公主小時候也和眾多皇室公主一樣,學的是三從四德、女戒女則,往后沒準會和她的姐姐們一樣,嫁一個知縣、主事等官員的兒子,甚至是嫁給一個平民。
根據(jù)考據(jù),鎮(zhèn)國長公主對此很是有意見,這也是其野心崛起的開端。
其小時候困于宮廷,雖然受自家哥哥影響,有了與眾多女子不一樣的野心。
但當時的格局,并沒有女子出頭的路。
再加上明朝防外戚,同時當時鎮(zhèn)國長公主的親哥哥即明武帝正值奪嫡關鍵時刻,不管是皇帝還是其余皇子勢力,都不想讓明武帝一脈勢力再增。
便想要將鎮(zhèn)國長公主嫁與一平民,據(jù)野史記載,其貌丑背簍,公主見之,恨不得以死明志。
當然,這是野史,并不被當今各位專家認同。
但無疑,鎮(zhèn)國長公主對這個夫君是很不滿意的。
正值圣旨下達,平民無福,在公主嫁入前夕病逝。
同時,在明武帝的幫助下,鎮(zhèn)國長公主嫁與了徐國公次子為妻。
但不到五年,鎮(zhèn)國長公主生下的一子一女皆亡,最后查證,是徐國公動的手。
正值奪嫡關鍵期,但鎮(zhèn)國長公主卻沒有選擇忍耐,而是將事情鬧得很大。
流言蜚語下,皇帝賜了兩人和離,并加封鎮(zhèn)國長公主為柔靜公主,賜公主府獨居。
這在各朝都算正常的待遇,在明朝卻很是難得。
公主并未就此滿足,困于封號中的“柔靜”二字,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大肆豢養(yǎng)男寵(后世辟謠,是為了給自家哥哥收攏人才)、沉浸玩樂(為了幫哥哥傳遞消息,藏私兵),皇帝與眾位大臣礙于其之前苦楚,最重要的是礙于公主本人的強橫態(tài)度與明武帝勢力的崛起,對此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這也讓公主培養(yǎng)勢力方便了許多,為明武帝的上位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自明武帝上位后,柔靜公主改封號為壽康長公主,并多次與皇帝公開談論政事。
明武帝親自教導公主政事,并多次在朝堂夸贊公主,一時間,公主地位提高,仿若漢唐。
諸多不得志的文人想要做公主的入幕之賓,渴望從她這兒獲得權(quán)利。
但成功者甚少。
成功的人里面,有一人成了明武帝倚重的丞相,一人做了將軍。
壽康長公主的地位也更加卓然。
及至明武帝多次御駕出征,皆下令由公主監(jiān)國,凡從手中事,無有錯漏的處。chapter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