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必須融入日常勞作。她利用每日清掃地面、歸攏各處零碎紙屑的機會,在清理到灰筐附近時,借彎腰收拾之機,袍袖自然垂落遮掩,指尖以《斂息術(shù)》收斂所有波動,如清風(fēng)拂過,將選中的目標悄然卷入袖中暗袋。整個動作與清掃姿態(tài)渾然一體,不著痕跡。
這無疑是對她心神、眼力、手法和隱匿功夫的極致考驗,每一次都如同在薄冰上潛行。
第一次動手時,她屏住呼吸,周身氣血都近乎凝滯。當那片觸手溫潤、蘊含精純乙木生機的殘符安然滑入暗袋,未引動任何異常時,緊繃的心弦才微微一松,背后已是一片冰涼。
深夜,柴房內(nèi)。
鹿笙方敢取出那片殘符。溫和的木靈氣息讓古器傳來清晰的渴求。
她依舊謹慎,未直接讓古器吸收,而是將殘符置于“微縮古壤”旁,保持安全距離。神識引動古器,一股溫和的吸力蔓延而出,纏繞上殘符,緩緩汲取其中封存的乙木靈氣。片刻后,殘符光澤褪去,靈氣盡失,成了一張真正的廢紙。
而古器反饋出的能量,精純而充滿生機,如春雨潤物,讓她久未寸進的靈力泛起微瀾。
效果確實勝過之前零敲碎打的積累!
一條更具效率的資源獲取途徑,在鋼絲繩上被艱難鋪就。
雖步步驚心,但這份回報,值得她冒險一搏。
她小心地將那張徹底失去靈韻的符紙捻成粉末,混入灶灰。
看著指尖殘留的細微紙屑,她目光沉靜。
碎符藏靈,微塵聚沙。
她的道基,便是在這一次次游走于規(guī)則邊緣的竊取、與這一點點涓滴匯聚的積累中,默默夯實。
符箓堂的廢料室,在她眼中,是布滿陷阱的禁區(qū),亦是藏有微光的秘藏。
挖掘的過程,需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容半分差池。
她收斂所有心緒,眼神恢復(fù)一貫的溫順木訥。
明日,仍需繼續(xù)“安分守己”地分揀垃圾,做好那個心疼物料、毫不起眼的小雜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