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擊之夜與執(zhí)事堂的突然巡查雖已過去,廢人巷表面重歸死寂,但鹿笙深知,那不過是風暴眼中短暫的平靜??諝庵袩o形的壓力日益增稠,巡邏弟子冰冷的視線、錢老頭愈發(fā)陰鷙的打量,都如芒在背,提醒她危機從未遠離。
地底煞脈的異動更是敲響了警鐘。那日修煉中,古器與碎片聚合體無意間引動的一絲精純陰寒煞氣,霸道酷烈,遠非小塊煞石所能比擬,險些凍裂她經(jīng)脈。若非古器與聚合古氣及時護主,后果不堪設想。
這讓她清醒認識到:機緣常伴風險,唯有足夠?qū)嵙?,方能駕馭。
---
壹:碎微光,筑道基
鹿笙將全部心神沉浸于修煉與“淘金”。
她愈發(fā)謹慎,每日勞作更顯麻木笨拙,仿佛徹底被繁重雜役與連日驚嚇磨去了所有靈性。然而,在她低垂的眼簾下,神識卻如最精細的網(wǎng),細致篩過經(jīng)手的每一件廢棄之物。
搜尋古老碎片的過程緩慢而艱辛,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多數(shù)時候一無所獲,但她極有耐心,深知“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的道理,在隱患未顯時便一點點積累力量。
功夫不負有心人。數(shù)日間,她又陸續(xù)尋得幾片殘屑:一截質(zhì)似枯骨、觸手卻溫潤的未知獸骨碎片;一塊焦黑如炭、卻隱透雷紋的木塊;甚至一片薄如蟬翼、邊緣有著天然云紋的奇異石片。
每得一片,她便于夜深人靜時,將其小心置于那軟布包裹旁。所有碎片便會自發(fā)微顫,向中心那枚青色核心碎片靠攏,聚合的古氣也隨之壯大一分,雖緩慢,卻穩(wěn)定而持續(xù)。
她引導古器,日夜不息地汲取這聚合后的古氣。能量如涓涓細流,精純溫和,潤物無聲般滋養(yǎng)著她的經(jīng)脈、丹田與神魂。其性中正平和,甚至能稍稍中和廢人巷無處不在的末法死氣帶來的沉暮之感,令她靈臺更顯清明。
于此微光匯聚中,她的修為向著煉氣三層巔峰穩(wěn)步推進,那層通往中期的壁壘愈發(fā)清晰,似乎只差一個契機,便能破繭成蝶。
---
貳:知險阻,悟慎行
地底煞脈的短暫“交鋒”讓她心有余悸。她意識到,那日若非反應迅速,險些釀成大禍。這讓她對《道德經(jīng)》中“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的告誡有了更深領悟。
事物在脆弱細微時容易化解消散,修行亦是如此,須得在問題萌芽初顯時便察覺并應對。
她開始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茍道”:
·
隱匿需極致:藏物之地、修煉時機,需再三檢查,杜絕任何一絲氣息外泄的可能。
·
風險需預判:對地底煞脈、懷中令牌,在實力不足前,絕不輕易試探,敬而遠之。
·
心境需平穩(wěn):不因微末進展而狂喜,不因外界壓力而焦躁,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她將自己的心態(tài)重新調(diào)整回初入廢人巷時的如履薄冰,甚至更加謹慎。每一次汲取古氣,都先行審視周遭;每一次外出勞作,都反復確認身上不攜異常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