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笙精神一振,趁熱打鐵。她想起前世曾讀過的《愛蓮說》,雖非道經(jīng),但其對蓮之品格的贊頌,或許能產(chǎn)生奇效?畢竟,此物形態(tài)也是一株“蓮”!
她于識海中觀想清水芙蓉之姿,默念道:“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這番描述,與那毀滅、吞噬、寂滅的黑蓮本性簡直是南轅北轍!
然而,奇異的反應(yīng)發(fā)生了!
那黑蓮種子先是傳遞出強烈的“排斥”與“謬誤”感,仿佛在說:“我不是那樣!我生于混沌,染盡萬劫,妖異絕世,蔓枝遮天!”
但緊接著,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意象,似乎又隱隱觸動了它最深層的某一點靈光。它本就是混沌青蓮蓮子所化,雖入魔道,執(zhí)掌毀滅,但其最初的本源,仍是那株孕育創(chuàng)世的混沌青蓮!那至高的、純凈的、不染塵垢的“蓮”之本性,或許早已刻入其最核心的真靈深處,只是被魔性層層掩蓋。
此刻被這截然相反的“贊頌”所刺激,兩種極端對立的意象在種子的靈性中產(chǎn)生了劇烈的沖突和…一種難以言喻的“思考”。
它表面的光芒明滅不定,傳遞出的意念變得混亂而矛盾,時而暴戾,時而沉寂,時而疑惑。
鹿笙感受到了這種劇烈的波動,心中既驚且喜。驚的是其反應(yīng)激烈,喜的是它并非完全不可溝通的死物,其內(nèi)部存在著復(fù)雜的層面。
她不敢再過度刺激,緩緩?fù)V拐b經(jīng),只是將一絲《道德經(jīng)》中“致虛極,守靜篤”的平和意境包裹過去,如同輕柔的安撫。
許久,種子的波動才漸漸平息下來。它似乎“瞪”了鹿笙的神念一眼(如果它有眼睛的話),傳遞出一個復(fù)雜的意念,混合著“無聊”、“奇怪”、“暫時安靜點”的情緒,然后再次陷入了半寐狀態(tài),但那持續(xù)汲取她靈力的速度,似乎…微不可察地減緩了那么一絲絲。
有效!
雖然效果微弱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這無疑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開端!意味著這毀滅造物,并非完全無法理解和引導(dǎo)!或許,通過合適的“交流”,未來能找到一種更安全的共存方式?
鹿笙緩緩?fù)顺鲎R海,后背已被冷汗浸濕。方才的嘗試看似平靜,實則兇險無比,一旦引發(fā)黑蓮的反噬,后果不堪設(shè)想。
但值得。
她稍稍平復(fù)心境,決定不再多想。當(dāng)前首要任務(wù),是徹底恢復(fù)狀態(tài),然后想辦法離開碎石坡,盡可能多地采集樣本,最后安全返回入口。
她重新閉上眼,握緊靈石,繼續(xù)運功。石室內(nèi)再次陷入一片寂靜。
體內(nèi)的危機似乎找到了一線微弱的疏導(dǎo)之機,但體外的秘境,依舊殺機四伏。那縷遙遠的惡意窺視,仿佛并未消失。
鹿笙知道,她只是暫時獲得了喘息之機。
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