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古器的微光卻以一種玄妙的方式,極其耐心地從三者內(nèi)部,分別剝離、牽引出一縷最為純粹、屬性相對中正平和的靈機,然后,如同編織般,嘗試著將它們緩緩纏繞、調(diào)和。
這個過程極其緩慢,對鹿笙神識的消耗巨大,她感覺頭腦陣陣刺痛,仿佛承載了千斤重物。她咬緊牙關(guān),汗水浸濕了內(nèi)衫。
不知過了多久,在那微光持續(xù)不懈的梳理下,那三縷不同源流的靈機,竟真的緩緩交融,凝聚成一縷比單一材料精純數(shù)倍、氣息更加圓融溫和的淡金靈氣!
古器傳來一陣清晰的、帶著滿足與些許疲憊的波動,仿佛完成了一次精細的操作。它迅速將那縷淡金靈氣吸納,反饋出的能量雖量不大,卻異常精純,瞬間撫平了她大半的神識消耗!
成功了!
雖然效率低下,耗時耗神,且最終所得的總量遠不如直接吸收一張完好的低階符箓,但其意義遠超想象!
這標志著,她找到了一條能夠主動將低階、雜駁資源,轉(zhuǎn)化為高階、精純給養(yǎng)的路徑!
她不再完全受限于尋找現(xiàn)成的、合適的“機緣”,而是可以憑借自身努力與古器之能,于微末塵泥中,提煉出滋養(yǎng)道途的資糧!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薪火相傳”!以古器為“熔爐”,以萬千廢棄資源為“薪柴”,點燃獨屬于她的、微茫卻堅韌的道火!
此后,鹿笙進入了更為隱秘的“探索”階段。她利用一切可能,收集各種屬性、各種來源的邊角料——不同屬性的符紙碎片、靈墨干涸的殘渣、甚至某些特定草木枯萎后殘留的微弱生機之氣……
每個深夜,在確保絕對隱蔽后,她都會進行各種小心翼翼的配伍與提煉嘗試。失敗是常態(tài),絕大多數(shù)組合都無法調(diào)和,甚至相互沖突抵消,徒耗材料與心神。但每一次微不足道的成功,都讓她對古器的掌控、對不同能量屬性的相生相克之理,有了更深一層的領(lǐng)悟。
她仿佛又回到了前世,沉浸于一次次枯燥而嚴謹?shù)膶嶒?,只不過如今的“試劑”變成了各種靈機屬性,“實驗風(fēng)險”則直接關(guān)乎身家性命。
這個過程艱難而緩慢,布滿荊棘,她卻甘之如飴。
因為她能清晰地感知到,自身對靈力的理解和掌控,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得愈發(fā)精細、入微。
那一縷縷由她親手引導(dǎo)、提煉出的精純能量,如同涓涓細流,持續(xù)不斷地、耐心地沖刷著煉氣二層那道堅固的壁壘。
它依然如磐石般橫亙在前,卻已不再是毫無希望的絕壁。
微弱的道火,雖搖曳不定,卻已在她掌中點燃。
并且,這一次,燃燒的薪柴,是她于塵埃之中,親手采擷,親手淬煉。
這條獨屬于她的荊棘之路,于一片晦暗之中,終于窺見了一絲能夠憑自身之力,向前鑿刻的微光。